|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董奉的杏林园创立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经久不衰的杏林文化从它的内涵层面上来说,董奉充分汲取了老子的“中和”思想和太平道追求的“均和”思想,使得所构筑的杏林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上了“道与德”的文化烙印。
邢潮/文 周晓波/摄 董奉在庐山山南几十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杏林故事,本文信手拈来两段:
敷浴治疠一天,婆媳二人用板车拉着一中年男子来到杏林草堂,一见董奉,纳头便拜。原来中年男子是老妇人的独生子,多年来肢体疼痛、麻痹,近来发展到手脚难以屈伸,周身肌肤溃烂不堪,体臭难闻,疼痛难忍。董奉将3人让入草堂,仔细察诊观脉,见患者腕、肘、膝、踝红肿如罐粗,舌苔泛白,脉象时急时缓,病症、病因和疗法,心中已然有数。董奉叫患者在内房坐着休息,自己取出杏树皮、杏树根、桑葚、蒲公英等药物和一匹麻布置于锅中同煎,汤药煎熬好了,令患者除去全身衣物,赤身裸体,遂用蘸有药水的麻布将其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此为外敷疗法。少顷,患者大汗淋漓,说感到好像有一条一尺长的舌头在舔舐他的全身,疼痛难耐,气息如牛。
董奉听后,确诊此为“疠疫”无疑,感到外敷已起功效,就将事先准备的中药煎剂放入加有温水的浴桶之中,让患者泡浴半个时辰。随后,董奉拿了20包药,让患者回家每日如此泡浴一次,且不要吹风,就会痊愈了。患者来时,用车载之,回时已能自己行走。回家10多天内,患者身上表皮脱落全无,疼痛难忍,经过泡浴,疼痛全消。20天后,疾病痊愈,且肌肤像新生婴儿一般,白皙如凝脂。
杏茶治癔金秋八月的一天,董奉正在杏林草堂前翻晒杏干、杏花,几个汉子用门板抬着一个书生前来求医。董奉一边为书生细细切脉,一边视患者的神、色、态之反应变化、问其症状产生和发展经过。他回望了一下刚刚翻晒的杏花,不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拿笔开了杏干加庐山云雾茶的药方单独交与书生的母亲嘱咐道:“以杏干和云雾茶用开水同泡成杏茶汤,饮后必见效。再往令郎便桶中置入杏花一把,称其所泻下之虫,必痊愈。”同时,董奉又交待书生:“喝完汤药之后,以杏茶为题作诗一首,必痊愈。”
回家之后,书生服其茶,少顷腹痛难忍,入后堂坐便桶,待观其所排之“虫”后,胸腹顿感舒坦,乃回书房题诗一首:“儿患顽疾母心慌,董仙妙手赐神方,杏干云雾显奇效,疫虫尽去身自安。”董奉看了此诗,将最后一句改成“此诗作罢身自安”,意在神形合一,心理调节。原来,书生因腹中积食不消,疑为早年在庐山流行的“大肚病”又患,故热病、惊厥卧床不起,董奉诊断主症为食积气滞,忧郁愁闷引起。选杏干与云雾茶同泡的杏干茶具导滞、清肠、通便的功效,还需安神消疑,故再以杏花充虫惑之,吟诗聚神,使书生从躯体到精神都得以康复。
杏林故事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浩瀚书海,都可以信手拈来,这些故事,无不体现董奉对平民百姓的宽厚善良,以及自然疗法、环境调适与心理调适的妙用。从“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到山里山外群众往来杏林的恬淡惬意的画卷,使人们看到杏林文化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种“和谐”是通过“惩恶扬善”、“伐其不足、损其有余”来实现的,同时达到“至亲”、“至善”、“至诚”、“至信”、“至中”、“至和”。“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丰富的内涵,其灵魂是“道”与“德”。欲成为“杏林中人”,就必须推崇“杏林精神”,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信息来源:九江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