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天气:细雨
昨天,我们迎来了清明节,这个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为名的传统节日,不时在4月4日或4月5日。今年,它恰逢4月4日。我们家提前了一天扫墓,在两年前扫墓在清明当天下午是我们家族雷打不动的习俗,从去年开始有了变化,主要受到外部习俗前七天后七天均可的影响,这两年也会根据天气、家庭成员行程的影响。今年清明的头一天是晴,而当天是下雨。
每次都是和我曾祖父汪道谋第二任妻子一脉的后人们一同扫墓,这一习俗曾经仅限男性参加,但近年来女性也开始加入这一重要的传统活动中。我们首先祭奠的是我的高祖父汪周询,他的后代约占了花桥岭四分之一的人口。随后沿路线依次祭拜时,我注意到,对于一些久远的先人,大多数人祭拜者已经不甚了解,而年轻一代对此更是漠不关心,只是在履行程序。然而,我随着年岁的增长,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开始更加重视这些祭拜对象的身份和他们与后人之间的联系。
通过家族成员提供的线索,我发现了高祖父汪周询父亲汪东高的残破墓碑,其立于清同治四年(1866年)。此后,便有家族成员提出在明年清明节重新立碑。这一提议不仅是对先人的敬重,也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祖宗文化和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
在中国,家族与祖先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一种血缘的延续,它更深层地体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祖先不只是过去的回忆,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遗产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后代。通过祭祀活动,家族成员不仅缅怀先人,更是在重申自己的身份和所属,加深了对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和尊重。这种对祖宗的尊敬与记忆,是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白我们来自何方,将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