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海关旅游的人,一般都会想起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年)是一位历史人物,应永远订在汉民族的耻辱柱上。他和他的家族最后以悲剧收场,未得“善终”,应了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因李自成的农民军为了逼取财物,杀了吴三桂在北京的家人,并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1644年5月(农历四月),负责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竟然大开关门,迎女真人入关,并联合清兵打败了李自成。吴三桂因献关之功,清廷封他为平西王,接着又给予一连串的奖赏,吴三桂后来帮助清廷也特别卖力。李自成军败退,吴三桂紧跟一路追杀,顺治二年(1645年),吴军攻克延安、鄜州,进逼西安,“斩敌数万首级”。吴军所到之处,动辄“屠城”,鸡犬不留。李自成被迫率兵出武关南逃,吴三桂马不停蹄一路追击,占襄阳,进武昌,直到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败死,吴三桂再率部东向进入江西九江……他进九江所为,史料不见记载,应是扑杀江南明军。在以后的岁月里,吴三桂配合清军征讨李自成和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力图斩尽杀绝。
清廷为了进一步拢络吴三桂,将公主嫁了给吴的长子吴应熊(1636-1674年)。1653年,17岁的吴应熊由孝庄皇太后(康熙祖母)主婚,与清建宁公主(即和硕恪纯长公主)成婚。此后,吴应熊便以额驸(驸马)的身份留居京城(实则为清廷人质)。第二年,清廷又授吴应熊三等子爵,1660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68年,又晋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1657年,吴三桂任平西大将军南征云南、贵州,他率部消灭了明王朝最后一个政权——南明桂王永历政权,永历帝逃亡到缅甸。两年后,吴三桂又引兵入缅甸,迫使缅甸国王交出永历帝朱由榔
(1623-1662年)
及其家属。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将他们押解回国,在昆明将永历帝与其子朱慈煊处死,吴三桂亲手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朱由榔。随同的家属20多人虽苦苦哀求,但仍全被处死。,,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吴三桂叱咤一方,尽管他与清室有政治联姻,但当他们为清廷扫除了农民起义军和明朝的残余势力后,离他们自己灭亡也已不远。为避免吴三桂这类拥有军事实力的降臣坐大,威胁清廷统治,清廷开始考虑如何约束这些手握军权、不值得信任的叛臣。叛臣中最有势力的便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还有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史上称为“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下令撤藩,引起吴三桂等的不满,他们相约同举反叛之旗抗清。这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联络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提出“兴明讨虏”口号,共同起兵,反抗清廷,史称“三藩之乱”。
就在吴三桂起兵的那一年十二月(应到了1674年),吴三桂反清的消息传到北京,其子吴应熊父子被捕入狱;第二年(1674年)农历五月十八日,朝廷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几年后的1681年,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又下令将曾被“免死入官”的吴应熊与和建宁公主所生的幼子与公主全部处死,吴三桂的后人就这样被“斩草除根”。据说吴三桂在起事前,曾派人入京城劝说吴应熊出走,但这位附马爷不知利害,没有答应,最后他和儿女全被处死。可怜的建宁公主从此孤苦伶仃,举目无亲,1703年凄凉去世,时年63岁,成了真正的政治牺牲品。
吴三桂起兵开初顺利,多地反清复明势力纷纷响应,吴军一路势如破竹,打了不少胜仗,即将饮马长江。形势似乎对吴三桂大利,故1678年3月,吴三桂在衡州(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并发檄文讨清。吴三桂还率部属祭扫明桂王陵墓,他在墓前“恸哭,伏地不能起”……尽管如此,但吴三桂引狼入室,前叛后反,对农民军残酷镇压,动辄屠城,又不遗余力将明室后裔斩尽杀绝,其所作所为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在士人中难得到同情。据载:吴三桂称帝那天,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吹翻了临时搭建的摆设筵席的帐篷。这些,似乎是不祥之兆。
吴起兵反清五年,因所拥有的云、贵两地均较贫困,经济吃紧,加上清廷对“三藩”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形势渐趋对吴不利。暮年的吴三桂不免焦虑难安,偏偏这年夏天衡阳酷热,肝火过旺的吴三桂突然中风,接着又添“下痢”病症。几天后的八月十八日夜,仅做了五个多月皇帝的吴三桂,在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吴死后,他的“大周”政权坚持了数年,最后被清朝剿灭。
吴三桂起兵反清时,曾邀昔日至交、安徽人谢四新入其幕府,但
洪承畴幕僚当过参军的谢四新谢绝了吴的邀请,写了一首七律作答。中间四句云:
“复楚未能先覆楚,
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
青史难宽白发人”。
据说吴读谢四新诗后,很不以为然。
但身负“贰臣”之名的吴三桂降清反清,叛明复明,都是基于个人私利,所以最后只能身败名裂、家破族亡。
吴三桂的败亡,缘于自取,但伴随着千百万无辜百姓的死亡。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特别是在不同民族之间发生冲突时,人命低贱如蚁。魏晋时的北朝如此,隋唐后五代十国时的北方,也是如此。元与清政权的诞生,入侵的蒙古人与女真人,更是杀人如麻。
每一次战争,中原地区都是杀戮的重灾区。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均因外族入侵进行大杀戮所致。第一次为西晋末东晋初北方大乱,大量中原人被迫“衣冠南渡”;第二次为公元755年唐“安史之乱”,战乱让民众南逃;第三次则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后。三次人口大规模南移都是异族南侵的结果,元、清两代,虽也是异族入侵,但这两次蒙古人与女真人都打过了长江,江南人民从想要“南移”,也已经无处可移。
庐山山南星子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口普查,有70%以上的村庄
是明初从外地迁入的。说明在这块土地上,明代以前的居民,不是逃亡就是被杀尽。
尽管元代与清代统治者在江南也施行了无情的杀戮,但中原社会遭受的战争,其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伤害之重,还是远过江南,今天的北方,已很难以找到明代建立的村落。我曾入住张家口宣化区一个叫武家庄的村庄,询问此村与附近一带村落的历史,被告之这些村子最长也不过二百多年,都是由清以后才迁入的外省人所建。
每一次朝代兴亡更替,都伴随着惨烈的战争,每一次都有千万无辜百姓陪葬。元代诗人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吴三桂的成败与其家族的兴亡,令人想起了《三国演义》开头那首“临江仙”: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但提及被吴三桂和清廷屠杀的千百万生灵,人们恐怕又很难笑得起来。
2023.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