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描写撷英3
老人肖像
1.老干部
六十多岁的人,瘦高个儿,有些驼背,短袖白衬衫显得宽大空荡。脚上穿着方口黑布鞋,步履很轻,舒缓地落在水泥地上。走走停停,最后叉着腰在墙上一张五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前站住。两颊凹陷的脸上目光矍铄锐利,露出军人的风度——每当他回忆过去时,目光里就多一些军人气质。(柯云路《夜与昼》)
【点评】一位南下干部,虽然老了,却依然保留当年军人的风度。老人外貌特点重点突出他的瘦,其次刻画了他的衣饰、动态。
2.离休的西医
朱主任是个离休的西医,像个祖母,慈祥和蔼,头发有些花白,戴一副眼镜,看人的时候就把额头低垂下来,从眼镜架上飘出和顺的眼光。她擅长治疗妇科病,她的办公室里挂满了“送子观音”“妙手回春”之类的锦旗。(傅菲《一个疾病的夏天》)
【点评】除了头发苍白以外,主要通过老人透过眼镜看人的神态,写出主人公的慈祥、和顺。办公室挂的锦旗,则是侧面描写。
3.上年纪的人
吕氏这几天里一下子老了十岁。上了年纪的人,远远瞅过去还隐约是个周正的架子,可是近了看才知道,其实连接着架子的榫头,早就烂透了。一阵风一场雨一个颠簸,就能叫那架子顷刻之间散成一堆朽木。(张翎《阵痛》)
【点评】主要靠一个精妙的比喻。所谓比喻,不只是说“什么像什么”,还有比喻的延伸部分(将修辞手法贯彻到底),使形象丰满。上年纪的人都怕“近看”,这是不是普遍的现象?
4.风烛残年
当年在台上塑造过无数美丽女性形象,可如今临了风烛残年,人变得佝偻了,满头白发,形貌枯槁了,一口牙全废,满口都是很不自在的假牙,最主要的还是只能靠轮椅代步了,勉强靠拐杖方能站立,步履还不如舞台上蹒跚的祥林嫂,这与当年的“风度翩翩”已经判若两人啦。(羽民《诚也勿扰》)
【点评】文章介绍岳母弥留之际的情况,对老人的“风烛残年”进行了较详细描述,并且与当年的“风度翩翩”相对照,与舞台上蹒跚的祥林嫂相比较,营造了画面感,对读者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5.空巢老人
老人脸上花白的胡须有些零乱,穿着件深蓝色的解放装上衣,里面穿着一件棕色的内衣,里外都只扣了一粒扣子;而蓝色的裤子有些肥大,脏兮兮的;光脚穿着双黑色旧布鞋,脚胖乎乎的,好似肿了似的。丝丝异味自他身上飘来,老人却定定地望着我,那有些无辜的神情,任谁都会莫名地酸涩。(彭晓玲《空巢记》)
【点评】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老人不修边幅,穿着随便,再加上脚有些肿、身上有异味这两个细节,更突出老人孤独无助的处境。
6.老婆婆
老婆婆似乎很老了,几根灰白的头发,很难再遮住头皮,瘦削的肩胛,撑起一件过于肥大的旧褂子,牙齿快脱落尽了,嘴巴深深地瘪陷下去,嘴在下意识地不住蠕动。她拄着一根比身体还高的竹竿,手臂上挽一只瘦瘦的蓝花布包袱,一身尘埃,似乎是从极远的地方而来。(曹文轩《蓝花》)
【点评】描写细腻,仿佛有鲁迅笔下祥林嫂弥留时的影像,“嘴在下意识地不住蠕动”这一细节,真切感人。
7.外婆
外婆老了,腰躬背驼,时时像在地上认真寻找一口针,用来缝补被时间磨掉的那几粒扣子。(凌寒独开《外婆的江湖》)
【点评】重点突出外婆的驼背,一个生活化的比喻,移就的修辞,取得了化实为虚的好处。
8.美人迟暮
林老太婆整个人像一个腌橄榄,黑褐色的,两头尖中间粗。橄榄尖上端,年轻时可是一张细腻无骨沉鱼落雁的脸,鼻梁秀美,下巴轻盈,标致得令人无措,现在呢,一张用旧的脸上,杏眼下垂、鼻梁和眼袋争锋,下巴界线模糊了。但总体而言,她比一般的老太婆,还有几分姿色残余,尤其是丰硕的胸部和丰硕的臀部,虽然感觉上质地稀软垮塌,但走起路来,那些性别元素的摇曳,也还是有些女人味道的。(须一瓜《老闺蜜》)
【点评】有时,人虽然老了,但依稀能窥见他(她)年轻时的某种容颜和风韵。脸容苍老,说成“一张用旧的脸”;眼袋大,说成“和鼻梁争锋”;还有“性别元素的摇曳”这样书卷气浓厚的句子来表达有点复杂的意思,都反映了作者的智慧和机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