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小时候我经常听到父亲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那个时候不太懂这话的深层含义。等长大一些,才知道它源自孔子《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还告诉我们: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我的父亲于1941年出生在浩浩鄱阳湖边上一个村落里,他从小就与鄱阳湖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他上过湖洲放牛,下过湖里摸鱼,到过湿地看候鸟,长大了坐着船去九江求学。他在20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还乡曲》,记录了鄱阳湖上行船感受,书写了对故土的思念:再听又是东风,扫尽离人归兴,月上桅梢头,涟漪一转回动。西风,西风,吹开处处帆影……
父亲爱水更爱山。1971年,父亲因文采卓然调到星子县城工作,因此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庐山脚下度过的。 父亲对庐山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爱。为了研究一些与庐山有关联的文化名人,他的足迹遍布庐山南麓,曾多次徒步进入桃花源,爬上康王谷半山腰,重走当年陶渊明去东林寺拜访惠远大师之路,写下了《桃花源之源》,并发表于香港《大公报》。他多次去庐山白鹿书院,探究朱熹的人生历程与个人志趣,反复前往秀峰双桂堂,又多次登临归宗羲之洞,时不时端坐在县城爱莲亭内,之后作美文《四爱遗芳》,以自己独到见解,总结出了渊明爱菊、朱熹爱桂、羲之爱鹅、茂叔爱莲的动人心弦的文人“四爱”。
我的父亲深爱我们全家人。在他进入盛年之后,他常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全家总动员,组织我们去爬山。那时候,我们姐妹六个已经结婚生子,但弟弟在九江一中就读高中,继而考入南昌大学,少有机会跟从。 记得有一次,父亲组织我们全家去爬卧龙岗。我的女儿蕃、大姐儿子遥、三妹的女儿抒都已经是小学生了,四妹五妹六妹的孩子还小,只有三、四岁,我们全家包括女婿外孙外孙女近20人,拖儿带女,热热闹闹,高高兴兴跟着父亲母亲,往山上走去。这情景惹得路人和村人都惊叹不已。
那一次,女儿蕃因为穿着一双硬底鞋,鞋子打滑 ,她走在石头上,连摔几跤,吓得她大哭不止,再也不敢往前走了。我父亲鼓励她要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教她抬脚要慢下脚要稳,女儿终于慢慢走出了那一段山石路。 几个小孩都放手让他们走在山路上,他们也不停地摔跤,最有趣的是五妹的儿子博,他摔跤之后一骨碌爬起来,嘴里还喃喃说:我摔倒了不哭!惹得全家大笑起来。
卧龙岗是一处未经开发的景点,人迹罕至,但我父亲对此处极为熟知,他已经来过多次。父亲告诉我们,朱熹在星子任南康知军时,深爱卧龙之石泉,准备日后挂印归隐此处,卧龙潭边“卧龙”二字,即朱熹(晦翁)亲手所刻 ,朱熹还在此修建了卧龙庵,但现在已废。父亲记性极好,他随口吟诵出朱熹所作卧龙岗诗:“瀑水源何处?高疑云汉通。泻时垂练直,落处古潭空。客寄诗能好,龙蟠意自雄。知君来岘首,为我说隆中。”听着父亲的诵读,我内心深处更加深了对父亲的崇敬和爱戴。
卧龙岗景区有卧龙六潭,在神龙见首之处下行,樵路非常险要,落差大致有百米。父亲在前面带路,领我们下去看潭看瀑,母亲则带着孩子们在上面平坦之处玩耍。 父亲带我们爬山,今天想来,作用诸多:锻炼了体格,愉悦了身心,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凝聚了向心力。这使得我们全家在几十年中,都能做到团结和谐,互爱互助。 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父亲带我们全家爬过迁莺谷,上过强盗寨,登临过陆修静升天的布袋岩,游览过王羲之的鹅池和洞府,到过李白所望庐山瀑布的源头自在所在,大多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尽善尽美之处。其它如秀峰、观音桥、白鹿书院、桃花源更是三番五次频繁前往。
父亲那些年,借着爬山之宜,对山南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考究,写下《解读山南文化走廊》一文,受到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不仅如此,父亲在庐山上留下多处墨宝,如双桂堂里有他的碑刻——《开先寺》;观音桥飞来亭里有他的对联——倒倾千岩雪,飞来一玉渊;桃花源里天下第一泉下也有他的石刻——万树缘云转,千峰夹涧逢。鸟鸣山屿外,人啸水烟中。 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刻而久远的。我之所以喜欢爬山喜欢写文章,都是沐浴了父亲的清辉。
父亲年老后,天天坚持在鄱阳湖边散步,有时上午走了傍晚还要走一个来回,他说,看到了鄱阳湖的水,吹着鄱阳湖的风,心里才舒畅,脑子才会更清醒。在父亲病后,那时他已70有余了,双脚尚还可以行走,我们带着他再去爬卧龙岗。父亲虽然瘦,但身姿还是非常挺拔,精神矍铄。几年后的国庆节,弟弟从杭州回来,我们带父亲去碧龙潭,他已经是行走困难,我和大姐、弟弟轮流操扶着他坚持爬到半山腰的水库处,母亲一直跟从其后。这次以后,父亲就彻底告别了爬山历程。 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了,看着父亲那些行走庐山时留下的照片,不禁默默流下泪来。 父亲一生热爱家乡的水眷念家乡的山,他是智者更是仁者,他一生留下了众多的文字,将作为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在日常生活中,他对所有人仁爱和平,宽容大度,对儿女的爱,就像大山一样深沉。
作者 | 宋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