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匡山之一百二拾:东林大佛
东林大佛
上回,穿越匡山之一百一拾九《詠觞吟诵》说到,陶渊明、李白、朱熹、周敦颐四人在庐山归宗灿村游玩。
……
陶渊明、李白、朱熹、周敦颐四人,步入詠觞内,正观赏屋内陈设时,进来一群人。
原来他们是:庐山市落星文学会后三副社长;庐山市朗诵艺术协会的支部书记与朗协的二位副会长;以及文学佳人、朗读新秀,墨客才子、资深诵友,老中青幼、欣会幸聚。原他们是来此举行一次朗诵读书会。
随着读书会活动的开始,一众文友读友纷纷演绎诵读、尽觞声詠。
刹那间,陶渊明、李白、朱熹、周敦颐四人深感:诵读经典,怡情动悦咦!
……
陶渊明、李白、朱熹、周敦颐四人从庐山归宗灿村出来,沿着环庐山南路朝西徒步,继续去桃花源景区游玩。
他们一边观赏沿途风景,一边闲聊着交流感受。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来到105国道红绿灯处,见右前方雄佛的建筑群令人振憾,更有高高的大佛耸立“云”端。原来,他们已经来到了庐山东林大佛景区旁。
……
陶渊明站在路边,抬头看了看东林大佛,又转下看了看庐山,看了看庐山,再转头看了看东林大佛。这样两边反复的看了一会儿,说:“东林大佛位于庐山山麓,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弥陀坛城,净宗道场,朝圣胜地也。是一方集朝圣、修行、弘法、教育、慈善、安养为一体之净土。”
此时,绿灯亮起,四人一边从红绿灯那的斑马线穿过105国道,一边交流感触,步行来到了东林大佛景区正门的路边。
李白站在路边,一边端起相机面朝大佛方向拍照,一边说:“不曾想,原本为拍摄群众春晚的相机,又派上用场了。”
接着,李白左手端着相机,伸出右手比划着,用眼睛透过手看着大佛方向,信心满满的说:“听说东林大佛景区,是以四十八米高的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看来,这个景区的确是这样的。”
……
李白再转身朝路南边的建筑群看了看,又转身看着大佛方向的建筑群,一边向东林大佛的佛像方向往北走,一边颇为行家式的自信的点了点头,说:“东林大佛景区的所有建筑,都是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是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的形式,将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依序展开,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
朱熹面朝北方,看了看高高在上的、远处的大佛像,紧跟在李白身后,微笑着说:“东林大佛的这座佛像,坐落在半空之中,登山阶梯时平时起,间有虹桥飞跨,可以想象的出在平台之上远眺,形成了一个视野开合,高度起伏,张弛有序的礼佛拜佛空间序列,使阿弥陀佛的神秘、慈悲、庄严渐次的展现在信众面前。”
朱熹稍微停顿了一会儿,一边走一边看着大佛像,继续说:“听说东林大佛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动用了48公斤黄金为大佛镀金。实在是给人以高大、伟岸、雄壮的敬仰之感。”
“是啊。”李白接过朱熹的话题,说:“你们看,这尊大佛像的整体造型呢,吸收了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敦煌大佛、日本镰仓大佛、古印度及盛唐时期佛像的优点,力图达到宗教精神与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之结合。”
……
此时,陶渊明、李白、朱熹、周敦颐四人,不知不觉中已经登上了山,来到了大佛像脚下,四处看了看,远眺了一会儿。
……
“是啊!朱熹与诗仙说的不错。”周敦颐微笑着用认同的语气说:“东林大佛景区的这尊大佛之形像为接引式,是以雄伟的身躯表现阿弥陀佛如慈父般的博大、及宽厚的胸怀,以悲悯的表情表现出阿弥陀佛对芸芸众生如慈母般的无尽怜爱。佛像通高四十八米,底座为48瓣莲台,表现阿弥陀佛为救度芸芸众生所发的四十八大意愿。代表着当代最高水平的宗教艺术精品。”
陶渊明抬头作仰望状,看着佛像之面约宝盖说:“听说,设计之初,佛像上的宝盖是没有的。后来,为体现对佛像的至诚恭敬,东林僧团决定为大佛建造一宝盖,能为佛像遮风挡雨。这才有了宝盖。”
就在李白、朱熹、周敦颐抬头仰望佛像上的宝盖时,陶渊明继续说:“这宝盖的设计与建造,无形中也为佛像贴金提供了条件,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陶渊明微笑着看了看三人,说:“同时呢,在约两千平方米的宝盖壁板上刻画了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展现西方三圣及诸圣众前来接引的盛况,配合着声、光、电的效果,使阿弥陀佛接引情景更为恢弘。”
李白笑着对陶渊明说:“潜公,这个我知道。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佛教净土宗广大信众的信仰对象,在佛教界拥有的信徒最多,这是一个人人都能修行的法门,最易修持,收效最大,是佛教大乘各宗各派的最终归宿。”
“诗仙说的是。”陶渊明说:“根据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法灭尽经》、《无量寿经》等典籍中的预言,佛教传扬分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佛教的末法时期以后,各宗派教法纷纷消失,最后只留下阿弥陀佛法门住世百年,救度有缘众生。”
“潜公的意思是?”李白说:“东林大佛的建成,直至末法时期救度无边众生,是佛教末法时代的地标性工程,将赋予佛教以不朽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
“嗯。”陶渊明说:“这座四十八米高的阿弥陀佛接引圣像,表达了“愿我临欲命终时,阿弥陀佛远相迎”的情景。你们看啊,当人们睹见此圣像,便可领悟到阿弥陀佛平等救度我等芸芸众生的愿心,引发众人信愿持名,蒙佛金色手臂的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