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南麓有一处叫观音桥的景区,景区内有一座被誉为“桥梁中罕见的珍品”的千年古桥,它就是观音桥,又叫三峡桥、栖贤桥。观音桥建于1014年,距今已有1007年历史。
观音桥因桥北有观音寺而得名。因桥附近有栖贤寺,又名栖贤桥;又因横跨三峡涧,又称三峡桥。明代画家唐伯虎的《三峡涧桥图》,三峡涧桥就是指的这座桥。观音桥是古时南康(后改为星子县,今庐山市)上庐山的必经之路。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以其风景秀丽而享誉中外,观音桥位于秀美庐山的南麓。这里茂林修竹、常年郁郁葱葱。三峡涧两边是悬崖绝壁。横跨三峡涧的观音桥古朴典雅,气势雄伟。
观音桥为单拱石桥,桥长20.45米,宽4.33米,高9.8米。桥孔采用七圈花岗岩拱券并列组成,类似赵州桥的拱券构造。长方形花岗岩石凸凹相楔、榫接而成。榫卯设计精巧独特,桥梁结实坚固。
桥底拱券上刻有“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江州匠陈智福,北智海、智洪”等字,记录了建桥时间、及建桥的工匠姓名等。
观音桥桥北一侧有石阶通往桥下,后代对石阶进行过维修,石级加宽痕迹清晰可辨。另一侧也有石阶下到涧边,可远观观音桥全貌。
观音桥与周边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苏轼、黄庭坚等名流都为观音桥写过赞美诗篇,清代吴宗慈《庐山志》将观音桥誉为“南国桥梁建筑的一颗明珠”。
观音桥与周边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苏轼、黄庭坚等名流都为观音桥写过赞美诗篇,清代吴宗慈《庐山志》将观音桥誉为“南国桥梁建筑的一颗明珠”。
观音桥周边有许多题刻。除桥底有建桥时的记事题刻外,桥下北面墙体也有多处题刻。题刻字体不一,年代不详,字迹有的清晰可辨,有的模糊不清。
观音桥横跨于峭壁之上,倚岩跨涧而造,突兀于峭壁石峰之间。三峡涧水汇集了庐山五老、汉阳、太乙诸峰溪流。春夏季流量大,水势猛,水鸣如雷的洪水穿桥而过,一泻千里,非常壮观。
枯水期的三峡涧水清澈见底,水流特别温和。裸露在外的嶙峋乱石,静静地沐浴着阳光雨露。白石、翠树、黛山、碧水、蓝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观音桥依势而建,桥墩南北高低不一,南侧略高于北侧。桥下北墩有一岩伸出,岩石上供游人休息观景的石桌凳。桥下涧水深邃如井,石桌凳旁边的岩面刻有“金井”两个大字。
她正在悠闲地弹奏空灵曲子,旁若无人,非常投入。空灵的音乐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桥。此桥、此情、此景,让人流连、忘返。
观音桥南端有一泉眼藏于天然石穴中,原名招隐泉,后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六泉”。泉水清冽,品之味甘。据说大旱不枯,大雨不溢。经常有附近的居民开着摩托车来这里取水。
观音桥是我国江南现存古桥梁中年代最早的纵列单券花岗岩、榫卯结构古桥,桥梁结构保留宋代桥梁建筑风格和特点,其建造之艰险,结构之巧妙,都非常罕见。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给予它极高的赞誉:“北有赵州桥,南有观音桥”。
观音桥历经千年岁月打磨,桥身主体建筑依然完好无损。它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桥梁工程中罕见的珍品。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夏天,前往庐山避暑的人络绎不绝,把庐山围得水泄不通,而位于庐山南麓这座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千年古桥,却少有人问津。
庐山白居易草堂
空荡荡的观音桥
相信庐山南麓一线如观音桥、秀峰、白鹿洞书院、三叠泉
景点会逐渐热闹起来,因为它们均纳入了“南昌旅游一卡通”免门票景点。
来源九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