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大力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促进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 汪小明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是来自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政协委员汪小明,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推动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促进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呈现出城市引领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文化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初具规模。市区文化四馆基本具备。市文化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群众文化活动用房面积2090平方米;市图书馆面积1200平方米,有藏书9万余册;市博物馆展厅面积600平方米,馆藏文物和藏品1500多件/套;市美术馆展厅300平方米,设有培训、展示、收藏等功能厅室。已建成社会足球场7片,完成“十三五”社会足球场目标要求,广大足球爱好者有了“用武之地”。东篱公园风雨门球场、老年大学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老年群体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山上文化四馆齐全,档次较高。2020年,庐山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它石刻、诗词、宗教、地质博物馆等建成开放,藏品丰富,种类多样。 二是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基本形成。12个乡镇(场处)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系统,书报、棋牌等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免费向群众开放。全部行政村(社区)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健身广场等,构筑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活跃文体生活的基本阵地。截止到目前,我市共有文化体育类协会40多家,涵盖琴棋书画、足篮羽乒等各个方面,拥有会员共计3000 余人。 三是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我市有关部门坚持文化惠民,精心组织编排文艺节目,2020年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其中“百姓大舞台”120场、送电影下乡700多场。各文化体育协会举办的书画摄影展、诗词创作、群众春晚、篮球联赛、徒步嘉年华等活动丰富多彩;城乡广场、小区,三五成群的健身广场舞遍地开花。“庐山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数千运动健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时光之恋,“庐”约而至。《我在庐山等你》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唱响大江南北。老百姓寿辰、入学、乔迁等喜庆日子,西河戏演员粉墨登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全市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短板,具体表现在: 一是总量偏少。根据国家对中部地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标准,市区文化四馆大多面积不够,功能不全,导致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受限。缺乏文化演出场馆,特别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河戏曾一度陷入无室内场馆演出的尴尬境地。没有综合性体育场馆,缺乏室内运动场地,成为制约我市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交流的瓶颈,个别协会甚至只能租用民房地下室作为训练活动场所。 二是质量不高。市区文化四馆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馆藏图书种类不全、更新缓慢;博物馆没有专业性展厅,目前只有临时性展厅,文物保护设施简陋。城区唯一的正规露天篮球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灯光设备、看台座位远远不能适应比赛需求;已建成的足球场,缺乏配套基础设备,部分勉强向社会开放。住宅小区文体设施普遍不足,老旧破损。全市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几乎没有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设施。 三是产业化程度较低。由于体制机制束缚、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我市文化市场活力不足、研发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创作出有影响力的本土文创作品。大部分文化体育活动仅限于自娱自乐,没能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文化、体育业态不多,消费不足,与三产融合不够。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功能与品质,建设好旅游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全市文化体育发展目标。争取新建符合国家等级标准的综合性文化场馆,资源整合,实现多馆合一;精心谋划,大力推进综合体育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完善社会足球场及其它体育场所服务设施设备。星子镇流星足球场已初具规模,要加快配套及附属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二要多元投入,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在土地供应、审批程序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更多的文化体育项目资金。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推动支持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规范委托经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筛选运营团队,将公共文化体育场馆预定、赛事活动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工作委托社会力量承担,提高运营效率。 三要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以文兴旅。秉承“把庐山带回家”的理念,以文化四馆为基础,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研发旅游文创精品;深入挖掘庐山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举办高端文化论坛,打造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鼓励写生、摄影、文学等创作基地和工作室建设,形成多点支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文旅产业融合新格局。大力促进以体带旅。近年来,瑞昌市大力实施“体育+”改革,走出了一条以体育带动三产发展的新路径,2019年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奖”,瑞昌市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建议以庐山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为契机,依托江西省体育运动“一县一品”战略部署,制定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在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赛事举办,吸引国内外体育爱好者来庐山竞赛、观赛,观光游览,实现以体带旅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一个宜居城市,必定要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精神等多层次的需求;一个旅游城市,必定要能有吸引南来北往客人的独特魅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攻坚克难,为争得庐山市应有地位,打造世界级旅游名山、国家级旅游名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