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曾经,看到一个很痛心的消息——
擀毛毡技艺,处在濒临失传的窘境。
羊毛毡是目前人类历史记载中最古老的非编织性织品,距今至少8000多年的历史。 可是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技术的发展,加之老一辈擀毡艺人慢慢老去等问题,擀毛毡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不止是擀毛毡,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知何时便会悄然消失……
(图源:视觉中国)
02
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也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可是现在,喜欢皮影艺术的人越来越少,能够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少。
(图源:视觉中国)
珠算
珠算出现在元代中叶,元末明初已经被普遍应用了。
中国珠算使用的算盘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
由于当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了运算上亿个数据,科学家们经常用算盘计算到深夜,从而创造了世界上伟大的奇迹。
可是在如今电脑技术的应用下,算盘却日渐消亡……
(图源:视觉中国)
锔瓷
民间有句俗话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说的正是锔瓷。
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通过运用残瓷上的冲线或残缺,巧妙将锔钉嵌入其中,让破损瓷器恢复使用。
早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里,就描绘了街边锔瓷的场景。
可是如今,随着彩瓷技术成熟,买瓷比锔瓷更划算,这门技艺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图源:东方IC)
雕漆技艺
雕漆技艺是在光滑柔软、易于变形的漆层上进行雕刻。
作为燕京八绝之一,在我国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
雕漆制作过程繁杂,共分为八大工序、七十余道小工序,以及上百种的操作程序。
一件完整的作品出炉,至少需要3年以上时间。
古诗有云:“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说的就是这雕漆技艺。
可是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少,整个雕漆行业也就一百多人。
(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继承非遗的人也越来越少。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每天忙于奔波,却从未留意那些曾经流行的的东西,正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或电视上再看见它们了。
到那时,只有冰冷的文字简介来悼念它们“逝去”的遗憾和惋惜。
03
如今,我们很难看见在街边吹糖人的师傅了,很难看见吆喝着修补瓷器的手艺人了,也很难看见兢兢业业的木匠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历史的缩影,它们历经繁盛后又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日常,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惋惜、遗憾、心痛。
记得曾经看到一个纪录片,主角是两位制作传统宣纸的老婆婆。
不过,这是她们最后一次制作宣纸了。把家里的材料用完,她们就再也不做了。
(图源:视觉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曾静静地守护在人们身边,又静静地被人们所遗忘。
面对那些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惋惜。
不要让它们消失,不要让它们只存在于博物馆,不要让它们成为遗憾。
保护它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留住它们,就是留住文化的记忆。
这也是“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发起的原因之一。
10月23号,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沈阳开幕。
本次成果展上,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发布了探访辽宁的一系列社会成果:
今年9月,2020“BMW 中国文化之旅”就深入探访了辽宁省30余项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探访围绕辽宁地区三大代表性文化——满族文化、辽河口文化、红山文化。
对沈阳故宫、满族民间刺绣、二界沟排船技艺、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阜新玛瑙雕刻技艺等一系列辽宁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探访和体验。
本次成果展不仅有今年探访精华的展示,还发布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的首批非遗文创品。
黎锦作品《和•合》 《和•合》以蓝白纳万物,以织染藏五蕴,以珠绣系因缘,设计与黎锦在转化中孕育生机。
黎锦作品《凤求凰》
《凤求凰》作品图案灵感来源于海南本土植物葵树,结合传统黎锦工艺,制成具有观赏实用性的床旗、桌旗,更好的将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家居生活中。
黎锦作品《摇篮叙事:曼陀罗》 《摇篮叙事:曼陀罗》意在突出女性在抚育过程的特殊位置,黎锦上出现的人物、花草、牛马形象,也是母亲们所理解并构建的“世界”并影响着下一代。
竹编作品《浮莲》 《浮莲》基于海南东坡笠竹编传统工艺,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浮莲的形态,运用多种传统竹编技法于一体,以现代组合方式、错落有致的展现。
椰雕作品《云起·潮落》
《云起·潮落》以每个椰壳独一无二的个体运用组合、构合的方式呈现出现代性的椰雕作品,提升作品的观赏性。
非遗文创品的发布是非遗与时代的结合,是促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重要体现。
“BMW中国文化之旅” 发起于2007年,从最初的简单捐赠,到现在创新基地的成立和发展。
以“赋能”为手段,去搭建非遗和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真正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让传统的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才能重新发挥它的价值,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这,才是对非遗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截至2019年底, “BMW中国文化之旅”先后探访了中国23个省及直辖市和六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3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并对其中90项亟待保护的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超过1600万元的捐助,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下一站, “BMW中国文化之旅”又将驶向哪里?
让我们一起前往,共同参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视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