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天下十大名泉,星子占其二,不得不介绍下哈
天下第一泉:谷帘泉
天下第一泉在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今江西星子县境内),名叫谷帘泉.相传唐代名人陆羽 (公元733—804 年) , 以嗜茶著称, 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专著《茶经》, 世称"茶神".陆羽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 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 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 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 将泉水排了名次, 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 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 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谷帘泉经陆羽评定, 声誉倍增, 驰名四海.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 纷纷品水题留.宋代学者王禹偁考究了谷帘泉水后, 在《谷帘泉序》中说到此泉水: "其味不败, 取茶煮之, 浮云散雪之状, 与井泉绝殊."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蜡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 并留下了绚丽的诗章.白玉蟾对飞流的谷帘泉及泉区胜景作了如下勾画: "紫岩素瀑展长霓, 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竹外, 溪东双鹭过溪西.步入青红紫翠间, 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书犹湿, 松里云深复亦寒."
陆羽犹如神技的鉴水本领并非只有分辨南零水一例,其鉴别庐山谷帘泉之事也可谓是"好事"成双,无独有偶。
李季卿在亲眼目睹陆羽辨别南零水后问道:"由此看来,您所历经过的水可以判定出其优劣来了罗?"
陆羽回答说:"可以这么说,天下以楚水(长江以南流域)第一,晋水(山西黄河流域)最下。"陆羽当即排出水的二十等级来:"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水第二……"
庐山康王谷又名庐山垄。《星子县志》记载说:"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秦将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康王谷深山有泉,发源于汉阳峰,中道因被岩山所阻,水流呈数百缕细水纷纷散落而下,远望似亮丽晶莹的珠帘悬挂谷中,因名谷帘泉。
陆羽曾应洪州(今江西南昌)御史萧瑜之邀前往做客。两人闲谈中,萧瑜对陆羽判定谷帘泉为天下第一名泉而不以为然,他说:"天下名泉甚多,何以要评谷帘泉为第一呢?"陆羽为了让其信服,请萧瑜命士兵去康王谷汲取谷帘泉来亲自品评。
过了两天,士兵汲水而归,陆羽便亲自以此水煎茶。在场众宾客品茶后频频举盏,连连赞叹,都认为品尝到了佳泉美味,还有人说:"鸿渐兄真不愧为评泉高手,谷帘泉果然名不虚传!"
陆羽听后甚为欣喜,可当他自己举盏吸了一口,便皱眉惊问:"咦!这水--恐怕不是谷帘泉吧?"
众人闻言全愣住了。萧瑜急忙把汲水的士兵唤来询问,可那人一口咬定是谷帘泉。
正在这难以定夺的尴尬时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张又新赶到,他早就得知陆羽最爱谷帘泉,自己对煮茶也颇感兴趣,特地扛了一坛谷帘泉前来助兴。
陆羽便用张又新之水煎茶请众人重新品评。席上很快传来阵阵笑语:"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水才无愧于谷帘泉之名。"
一旁的士兵早已吓得说不出话来。原来,他当时确实取到了谷帘泉,但在返回途中经过鄱阳湖时,因风浪甚大,一不小心把满坛的谷帘泉给打翻了。为了不因误时受责,他便汲了一坛鄱阳湖的湖水来交差。不料却被陆羽一"口"识破。
就真实性而言,此事与分辨南零水一事相比,似较可信,因为两种水分贮于两个容器中,而能够鉴别出不同来,比较令人信服。但两种水贮于同一个容器中,却要鉴别出不同来,这就有点玄了。
可是如果比较一下历史的说法,这谷帘泉一事则只能算是轶事趣闻罢了,不必尽信了。因为据历史记载,陆羽卒于804年,而张又新要到814年才考取进士,其后才被迁为江州刺史,张又新焉能以江州刺史的身份与陆羽在一起品评谷帘泉呢?这则故事因与分辨南零水之事一样,应该看作是当时人们敬陆羽为茶神的一种"说法"。
天下第二泉:惠山石泉
此泉茶圣陆羽详品天下泉水二十种,把它列为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唐相李绅酷爱家乡此泉,并携泉水赴京,分赠友好、同僚宰相李德裕品尝后,特命驿站把二泉水千里迢迢专送长安。于是二泉名满京城。北宋文豪苏东坡多次前来品泉,并吟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宋徽宗还钦令二泉水为贡品,”月进百坛”。宋高宗南流时,特题”源头活水”四字于泉上。并下令建亭护泉,元代书法家赵孟(松雪道人)特书泉额,至今石刻尚存泉亭,明代精雕石螭首,置于二泉下池,构成”螭吻飞泉”的胜景,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前来巡游品泉。
现在二泉庭院有上中下三泉池,有元明清的石刻石雕,有泉亭、漪澜堂,以及明代移此的”童子拜观音”的太湖巨石,院景古朴有致
天下第三泉:虎跑泉
在浠水县兰溪口上游五里的溪潭坳河滨峭壁石下,有一石穴大如米瓮,深约三尺。穴中涌着泉水,甘冽芳香,这就是闻名天下的第三泉。
天下第三泉是唐代陆羽所评。陆羽是湖北天门县人,人称茶圣。他著了一本专门谈饮茶的书名叫《茶经》。因为他对茶有研究,所以对水也很有研究。
他为何评此水为第三泉呢?
据唐朝张又新《煎茶水记》云:得之楚僧煮茗记,说唐代宗时李季卿官湖州刺史,至维扬,遇陆羽,见陆羽有笔记写道:“圻水兰溪石下水第三,乃二十水中之一水也”《煎茶水记》又写道:“陆羽所评泉水,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下水第二,蕲水兰溪石下水第三,峡洲扇子山有石突然,浅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第四,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横塘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可见兰溪“天下第三泉”确为陆羽所评定,但系张又新所传信,宋王禹有《陆羽茶泉》诗:“秋石封苔几尺深,试尝茶味少知音。惟余夜半泉中月,留照先生一片心”(见清光绪六年《蕲水县志》)。即完全肯定了这个泉水与陆羽的关系。
明代著名竞陵派人谭元春,也有《舟出兰溪寻鸿渐第三泉留别美中卜公绥之》诗:河流明一县,斜港屡通村。不厌故人送,能将往迹言。暗泉新月事,遥火野舟魂。陆子吾乡里,茶心终古存。不仅对“天下第三泉”非常欣赏,而且对他的同乡陆羽(字鸿渐)也怀有向往之情。他还有《黄以实自兰溪来汲陆鸿第三泉见遗且有赠诗清真洞密喜而和之》诗:“陆子茶神圣,出入于洲湫。水镜自遥明,碧寒幽明愁。我拜惠山足,挽绠窥所由……感此兰溪石,泉性中飕飕,。长河不敢入,维护亦孔周……”他到过无锡惠山第二泉,而且把它与“天下第三泉”相提并论,也足以证明“第三泉”名不虚传。
明万历明太常寺卿官应震(原籍黄冈,后迁浠水)有《三泉潭经》诗。“小径紫纡逐水开,三泉齿齿落寒梅。盘崖竹影和云渡,扑面山光捧翠来,”更对“天下第三泉”的山光水色作了描绘。
天下第三泉景色迷人,泉水清冽,甘美可口。清乾隆时浠水知县邵应龙,也写了一首长诗,诗题是《已亥腊月舟泛兰溪有客馈茶清甘美询之乃陆羽第三泉也拈笔漫赋》全诗是:
我从京口泛江心,第一名泉光皎洁。
又从锡山挹惠泉,泉水清涟香且冽。
二者之外不闻他,茶鼎松风称两腋。
今逄残腊赴兰溪,醉后红炉煮冰雪。
冰雪之味苦太寒,好水难于求赵壁。
忽有人兮饷龙团,潋滟杯中浮嫩白。
枯肠顿得三碗浇,真觉清风生两腋。
异哉此味从何得,颇似金山惠泉液。
细询父老所由来,云在此间近咫尺。
茶经陆羽第三泉,浠川胜地名籍籍。
朝来泊棹上山崖,特为前贤觅遗迹。
泉源半亩蓄方塘,荆棘纵横连阡陌。
灵湫偏不受尘污,镜面平铺照眼碧。
持得清泉数瓮归,活火煎烹快吾膈。
蟹眼初看鱼眼生,妙法欲传鸿渐脉。
从这首诗看,三泉的泉水、泉源完全了解。而且,泉上出畴交错,也不乏野草闲花。
而今,人们未走近三泉故迹,却老远可望见一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建筑——兰溪大桥,横跨浠河两岸。碧野无垠,长虹映衬,可说是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明代浠水知县王廷龙在龙潭泉岩壁上刻下的“天下第三泉”五个遒劲大字,几百年过去了,字迹仍然非常清晰。
传说故事 苏东坡汲水到三泉
天下第三泉的泉水不仅清冽,而且味极甘美,特别是用于煮茶,芳香扑鼻,杯不起沫,茶气上升五尺而不散。相传,宋王安石曾托苏东坡携“天下第三泉”的泉水至京,东坡忘记了,便在中途取江水冒代,王安石泡茶入口,便问东坡:“这不是三泉的水,你为什么要骗我?”东坡无法,只得说了实话。第二年,东坡亲到“第三泉”汲水,带往京都对安石说:“真对不起,请原谅。”王安石拿水泡茶,饮了几口,笑着对东坡说:“你还以为我不知味么?谢谢你,这才是第三泉的水。希望你再莫以假乱真,以真传伪吧!”
当时王安石在朝庭实行变法,苏东坡开始有点反对,听了王安石话中有话,不再反对王安石了。
“十八回南”与“天下第三泉”
相传,三国时候,曹操带领了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实指望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好一统河山独占,谁知“赤壁之战”东吴和刘备联合抗曹,把曹操打得狼狈大败,最后只剩下一十八员将领败逃而走,这十八人都骑着马,过不了江呀,只好沿江而下,计划乘船过江回河南许昌去。要是一般人这样的惨败定会灰心丧气,可是曹操是个“奸雄”他骑着枣红马,穿着龙袍走在最前面,并坐在马上哈哈大笑,连声说道“天不绝曹啊”!原来他是在找水喝,浩浩的长江面上尽是死尸,血水染红了江水,江水不能喝了,么办?抬眼望去只能见远处有户人家,当他走到现在天下第三泉的村庄一看,家家室里空空,不见一个人,一粒粮,一滴水,正在为难之时,果然天有助曹之意,忽然他的坐骑低下头在饮水,原来这江边有一个簸箕大的沁水凼儿,曹操一见拍掌大笑连声说道:“天赐求命水哟!”于是下马低头捧了一口水喝下肚去,觉得味道香甜,比甘露还好喝,于是他便招呼随身一十七员将士都来喝水,个个喝得肚子鼓儿圆的,喝完水,十八人坐下一边休息,一边谈论起来,有的说:“这水里好象有糖一样。”有的说:“这水好象人参、燕窝汤一样。”有的说:“这水比什么水都好喝,又止渴,又止饿。”七嘴八舌说曹操的兴来了,只见他站起身来抽出宝剑,众人不解其意,原来他兴趣来了,要在这个地方做个留念,心想:今后我若统一了天下,定要把这个泉水大做文章。”于是数了一下连他自己只有十八个人回河南去,这倒是个历史纪念,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教训,于是他拿起宝剑在江边的石壁上用力凿了四个大字“十八回南”,下面一行小字,曹操书。
再后来,到了唐代有一叫陆羽的学者,他游遍了天下,遍尝天下泉水,他喝了这个凼的水,就住了下来,以后,他著了一本书叫“茶经”,他把这个沁水凼称之为“天下第三泉”,并写进了《茶经》,从此天下第三泉的名声传遍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