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1996年,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奇峰林立,云海弥漫,最高峰大汉阳主峰海拔1474米,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四季美,还有如诗似画的朝夕美、月色美、朦胧美和气象美。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而庐山扬名于世,则始自司马迁的《史记》,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络绎不绝,择胜登临,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人墨客相继登临,留下了4000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词和400多处摩崖石刻,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顾恺之、荆浩等还为庐山留下了划时代的山水绘画。庐山故被称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以及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
季羡林老先生誉称庐山为“人文圣山”。
在这里,历史、诗词、书院、宗教、地质、建筑、抗战等不同的文化内容汇聚共生,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富灿烂的庐山文化景观,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奇山秀水之间,文化韵味伴随着历史沉淀四处生香。无论是香火缭绕的东林寺, 还是书声朗朗的白鹿洞书院;无论是显赫一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夏都”官邸,还是波澜起伏的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汇聚于此召开的中共中央三次会议旧址,都使这座大山和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脉息相通。
新中国成立前,登临庐山只能沿着清光绪年间修筑的1116级石阶而上,后人将之称为“好汉坡”。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先后7次组织人员对庐山进行勘测,还请来德国设计师拟定修建登山公路的方案,后均因工程艰巨、资金缺乏等原因未能付诸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庐山管理局建议修筑庐山登山公路,于1952年开工建设,经1万多名参建人员10个月的奋战,1953年8月建成通车。
因为这是一条从庐山北面登山的公路,所以被称为北山公路。
北山公路以九江市威家镇为起点,至庐山山顶牯岭镇,全长24公里,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有弯道429处,平曲线半径一般为15米,路基宽7. 5米,路面宽4米,工程造价3 2 3 . 3万元。1953年11月?1954年5月,建设者在牯岭日照峰下开凿出一条长88米、宽5.5米、高6.4米的隧道,使庐山南山、北山相通,同时在山上以牯岭镇正街为中心兴建了环山公路。
北山公路两旁山势险峻,峡谷葱茏,视野开阔。极目远眺,时而万里长江飘入眼底,时而千里鄱湖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1959年6月 29日,毛泽东沿北山公路初登庐山,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1 9 7 0 年1 0 月,庐山南山登山公路正式开工,于第二年7月5日竣工通车。南山公路自通远至芦林大桥,全长24.7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5米。南山公路建成后,从南昌上庐山不再绕道九江,行车里程缩短了30余公里。
至此, 庐山登山旅游公路全部建成, 北山、南山两条公路分别与九江、南昌相接,还将东谷、西谷、小天池、仙人洞、大天池、三宝树、黄龙潭、含鄱口等著名景点串连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庐山旅游逐渐红火,原有的砂石路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1 9 9 0?2000年,庐山旅游公路经过了数次大修改造,改造后路面宽6?8米,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路面。沿线设置石砌安全护墩、安全柱和反光镜,标志标线齐全,路面平整、线型优美、绿化良好。特别是南山公路,梧桐、古柏、古杉参天,成为庐山胜景的又一道风景。
2 0 0 5 年1 月1日,被誉为“江西旅游第一路”的庐山环南山公路一期混凝土路面施工历时两年正式通车,从庐山脚下的威家镇至星子县的隘口镇,将庐山山上的核心景区与山下众多的新景点连成一线,一、二期总投资4.64亿元,全长64.87公里。
如今,每逢旅游旺季,庐山旅游公路的日通车辆均超过4200台。2008年,庐山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7.74万人次,车次11.4万台,全山旅游收入达到28亿元。2009年5月,庐山又引进环保旅游车,成为全国交通最为便利的高山景区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