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9 12: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 炎 黄 赋 》
——范曾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邙砀脊脉,逶迤远连昆岗;河洛清波,浩荡奔注海澨。涉彼洪荒,文明肇创;万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黄。曩昔混沌未开之时,含哺而无釜甑,结绳不见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车;蚕桑未采,何来垂裳。《礼》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伟哉炎黄,据天地之大德,值阴阳之交会,通灵鬼神之际,会道五行之秀。礼行赤县,情系苍生。仰畏天,俯畏人,惟宽人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不蔽奸佞之谗,不用取容之士。天下咸归,百姓安乐。是以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风雨博施,万物得和以生,得养以成。嫘祖,黄帝之妃,始创黼织;仓颉,黄帝之臣,以立文字。炎帝之女精卫,衔石而填沧海;炎帝之臣夸父,逐日以迎霞光。乃神乃人,惟载远古;是传是说,宜辅信史。岁月迁流,穷奇斯生,涿鹿风云突变,域中归于一统,百族聚为中华,自中原而滂沛十方。从兹以还,历三代二千余年而入于秦,再历二千余年而有今。天不欲亡我中华,必不亡中华之文化。中华文化,有源以之开流;神州百族,有秩以之共理。炎黄脊梁遍列九州,姓氏血脉,扬辉全球。龙从云起,先民图腾,乃往昔五千年文明之大标识,亦兹后亿万年之大旌纛。大道之行,讲信修睦,故国之兴,端赖和谐。宇内各族,世界侨属,齐献瓣香,恭祭先祖。。历万万代,共众芳之所在,固信美而永驻。刻石再拜,以颂以祷,斯馨无恙。
范曾于抱冲园 丙戌冬
以上为方便起见,贴的是无注释版,现在再贴一个加了注释的: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邙砀(北邙,山名,在洛阳北;砀山,在安徽省)脊脉,逶迤远连昆岗;河洛清波,浩荡奔注海澨(音shi,水涯)。涉彼洪荒,文明肇创;万代千秋蒙庥(音xiu,休养生息),厥功在我炎黄。曩昔混沌未开之时,含哺而无釜甑,结绳不见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车;蚕桑未采,何来垂裳。《礼》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伟哉炎黄,据天地之大德,值阴阳之交会,通灵鬼神之际,会道五行之秀。礼行赤县(指中国),情系苍生。仰畏天,俯畏人,惟宽人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音 que,诚笃,忠厚),始终如一。不蔽奸佞之谗,不用取容之士。天下咸归,百姓安乐。是以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风雨博施,万物得和以生,得养以成。嫘祖,黄帝之妃,始创黼(音fu,古礼服黑青相间的花纹)织;仓颉,黄帝之臣,以立文字。炎帝之女精卫,衔石而填沧海;炎帝之臣夸父,逐日以迎霞光。乃神乃人,惟载远古;是传是说,宜辅信史。岁月迁流,穷奇斯生,涿鹿风云突变,域中归于一统,百族聚为中华,自中原而滂沛十方。从兹以还,历三代二千余年而入于秦,再历二千余年而有今。天不欲亡我中华,必不亡中华之文化。中华文化,有源以之开流;神州百族,有秩以之共理。炎黄脊梁遍列九州,姓氏血脉,扬辉全球。龙从云起,先民图腾,乃往昔五千年文明之大标识,亦兹后亿万年之大旌纛。大道之行,讲信修睦,故国之兴,端赖和谐。宇内各族,世界侨属,齐献瓣香,恭祭先祖。历万万代,共众芳之所在,固信美而永驻。刻石再拜,以颂以祷,斯馨无恙。
范曾于抱冲园 丙戌冬
这篇《炎黄赋》是范曾先生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坛所作。范曾先生,当代少有之雅士也。先生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其书法绘画,皆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炉火纯青。此文开篇,喻我华夏不断繁衍壮大,终归一统。从混沌初开落笔,抒发对远古祖先的追思,进而赞美我民-族精神之笃诚纯真,中华文化之坚贞难亡。全篇以“大道之行,讲信修睦,故国之兴,端赖和谐”告终。此文虽典故充栋,但气势如虹,汪洋肆恣,读之令人心神激奋,反复体味。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注释和乃本人所加)
范曾先生专访
记者:在4月18日上午举行的炎黄二帝巨塑落成大典上,2000名炎黄子孙将共同吟诵您创作的《炎黄赋》,并由著名作曲家李立夫作曲、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担任领唱,对此你有何感受?
范曾:炎黄二帝不仅是河南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的光荣。因此我有一种很自然的自豪感,炎黄文化的发祥地在我们河南,炎黄二帝像的落成和炎黄赋的落成,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记者:能否谈谈您创作炎黄赋的前后经历?其中最动人心魄是哪部分?
范曾:炎黄赋的485个字包含的是5000年的文明,必须言简意赅,必须做到既充分又简练,这是个非常难的课题,而且炎黄二帝当时还处于历史的传说时代,但他却是真实的存在,当时没有历史的实录,而传说又是存在的,因此文章里有这样一句“乃神乃人,惟载远古;是传是说,宜辅信史”,这16个字的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缅怀的一个遥远的过去,这个遥远的过去是那么辉煌令人神往,不可思议,这是中华民族人文的摇篮,邙砀与河洛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这个是我写的文章的一个主要的出发点。中华民族因为各种共同理想凝结在一起,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的一员,另外谈到和谐,“故国之兴,端赖和谐”我们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是对和平做过伟大贡献的。
记者:您个人是怎样看待炎黄文化的?
范曾:炎帝和黄帝的文化,从时间上来讲,是中国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新炻器时代这样一个文化时期,这个时期不可能有文字,那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纯粹是一种传说,但这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性的一种表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创造文明,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光明的追逐,是可以通过深化传说了解的,可以辅助性的,可以说给后来可记载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炎黄历史他们时间非常久远,从5000年,公元前21世纪才有夏,我在文章中提到,“历三代二千余年而入于秦,再历二千余年而有今”,为什么我在整个文章中提一个秦,因为其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国家,这2000年来历史概括的语言是非常简练的,说明我国是个不可动摇的历史存在。
记者:您对此次炎黄二帝塑像落成和拜祖大典有何看法?
范曾:我4月18日将来郑州参加落成典礼,4月19日参加拜祖大典,炎黄大典落成,我觉得这也是今天这样一个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对和谐社会的共识,可能建成比美国自由女神象还要高,这个大像我觉得雕刻家是精心制作,形象十分庄严,这个落成的时候我特地请了著名的做曲家,歌唱家来演唱,这样一个开幕式,我觉得是充满人文气息,庄严博大精神的开幕式,第二天拜祖,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祖先敬畏,还有凝聚力也是很强大的,这些活动是突破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值得骄傲的民族,为世界永恒和平做出永恒贡献的民族,我想是个庄严美好的事情。
记者:“要以自身载荷,做一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忠实的守卫者”,这句话您如何诠释?
范曾:我在炎黄赋中写道,“天不欲亡我中华,必不亡中华之文化”,一个民族为什么伟大,是因为民族的语言和载荷的思想,这对于民族来说是个首要的条件,还不包括其他,我们衡量一个民族存在主要是语言和载荷的整个民族的思想,主要是传统,传统就是人们的记忆力,而这是深刻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不可忘记的,我作为一个中国文史哲艺术的研究者,我觉得我对古国文化守望的责任,我曾经说过要做个文化的守望者和开拓者,这是我个人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