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5127|回复: 13
收起左侧

中国古代才女系列:刘细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4 2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民义 于 2015-11-14 21:45 编辑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和“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细君以及随后的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212921zog68z8rzortlszj.jpg
144750869177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其父刘建于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后未成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年由于细君尚小,因而躲过一劫。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后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居今伊犁河上流流域),抗击匈奴而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又作昆莫),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猎骄靡封她为右夫人,随从工匠为她建造了宫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细君公主在乌孙语言不通,生活难以习惯,思念故乡,作《悲愁歌》(又名《细君(乌孙)公主歌》、《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zhān,即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hú,天鹅)兮归故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据说,乌孙公主的悲歌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每隔一年,他便派遣使者带者锦绣帏帐,赠给乌孙公主。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子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让她接受当地风俗(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细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作为汉朝与乌孙的第一个友好使者,细君公主积极联络乌孙上层贵族,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初步实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标。其功绩不亚于“凿通西域”的张骞。细君公主也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西传开端的使者,她和随嫁的汉族将士、宫女、工匠等最早进入西域的汉人,将汉文化带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历史背景

  刘细君远嫁乌孙,是同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据《前汉书·乌孙传》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当时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于是汉朝就有了第一位远嫁西域的细君公主。

  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当时汉朝处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政局不稳,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和亲”,“冀以求安边境”。然而,匈奴一方面通过和亲,得到了大批财物,另一方面又不断侵扰边境,对西汉进行军事掠夺。到汉武帝时,经过60余载的苦心经营,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为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数度开塞击胡。特别是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从此远遁漠北,使“漠南无王庭”。

  匈奴之战,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军事、经济实力,其逐步丧失了对阴山、河西走廊广大地区的控制。因其依然控制着西域诸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与汉抗衡。这些国家是匈奴的重要经济支柱,汉朝当时只有争取到西域诸国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为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实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的争取对象。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与月氏均在祁连山附近游牧,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出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公元前161年,在匈奴的支持和援助下,猎骄靡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遂居留伊犁河流域一带,建立了乌孙国。乌孙多年来一直是匈奴的从属,猎骄靡感念匈奴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劝汉武帝联合乌孙共御匈奴,汉武帝听取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命他为中郎将,率副使、将士三百余人,携带大量的金、帛和牛羊,出使乌孙、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苏联中亚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等地。张骞到了乌孙,要求乌孙王昆莫东回故土(指敦煌祁连之间的地区),臣服于汉,以防匈奴,并答应把汉公主嫁给他,作为结盟的条件。然而,乌孙对汉朝不甚了解,加以归属匈奴已久,态度犹豫不决。

  直到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才派使者数十人,随同来汉朝察看情况。乌孙使者回国后,盛赞汉朝的广大和富庶。乌孙看到了汉朝的强盛,同时又惧怕匈奴报复性的侵略,于是自动地结好于汉,遣使献马,表示愿意和亲,结为昆弟之交。武帝当下同群臣计议,同意了这个要求,只是提出说:“一定要先来纳聘,然后才能把公主送出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细君和亲

  刘细君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于温柔富贵之乡。其父刘建养尊处优,放荡不羁。他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丞相府长史在他的住处查出了武器、印玺、绶带、使节和地图等准备反叛的大量物证,立报汉武帝。刘建情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衣带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父死时,细君尚幼,赦无罪。不久被带入长安宫中生活,并有专人教以读书。稍长,细君即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出落成才貌双全的大公主。

  元封(公元前110年—前105年)年间,乌孙向汉朝廷献上良马千匹,作为汉家公主的聘礼。于是,一纸诏书改变了细君一生的命运。汉武帝命她远嫁“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国。年仅16岁的细君前往乌孙和亲。送嫁那一天,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武帝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乡国之思”。关于细君公主出嫁,民间也有另一种说法。据说细君出嫁时的车队是从江都出发的,行经安徽灵璧时,细君停车驻马,在一处山岩前悄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久久不忍离去,以至于在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遂成一方景观,名为“灵璧手印”。

  细君生得纤弱娴静、白嫩艳丽,且能歌善舞,才貌双全。猎骄靡非常高兴,“以为右夫人”。乌孙人因其肤色白净、花容月貌,称细君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一样的公主”)。匈奴得知乌孙与汉结盟,唯恐乌孙被汉朝拉过去,也照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昆莫(“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就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按照中国习俗,右的地位高于左,右为“上首”,左为“下首”。然而,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而匈奴的习俗却是:“尚左,其坐,长左而北乡”。即左为尊,右为卑。也就是说,乌孙国的习俗与大汉相反,是“左”高“右”低。

  细君到了乌孙以后,即开始进行政治活动,“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以博取乌孙贵族们的欢心。用汉武帝所赐丰厚妆奁与礼物,广泛交游,上下疏通,为汉朝做了大量工作。

  按照乌孙的风俗习惯,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尚在,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而汉人在曾经的春秋战国时期,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而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两者合称收继制,也叫转房制,是符合春秋战国时期道德规范的。但是汉武帝时,儒家兴起,收继制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当时,乌孙王昆莫年岁已老,准备让他的孙子岑陬娶乌孙公主为夫人。这个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无疑使细君忐忑难决,她未立即表态,只是说:“容妾思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陈述昆莫的决定和自己的心情。她连忙写了一封信,向武帝说明这个情况,请示应如何处理。当时西汉正想联结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武帝就命细君顾全大局:“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收到武帝的回信,细君便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

  后来,乌孙王昆莫真的把细君嫁给了他的孙子岑陬。昆莫死后,岑陬继立为王。细君在乌孙期间约有四、五年,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少夫。公元前87年,细君因产后失调,加之心情抑郁、思乡成疾,病逝乌孙。

  细君死后,武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通过和亲,乌孙终于和汉朝结成了长期的同盟。两位公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汉王朝的安邦睦邻做出了贡献。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乌孙王和解忧公主一起上书汉朝,请求出兵增援。汉朝接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信后,立即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惨败北逃,小王以下男女四万余口被擒,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减轻了其对丝路的骚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历史贡献

  刘细君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她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她创下了三个第一:古代和亲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古代诗坛上突破“诗言志”樊篱的第一人;乐器琵琶的首创之人。三者之中,尤以出塞和亲功绩最为显著。

第一和亲公主

  史书载:从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52年,西汉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嫁给外邦。其中“公主”三名。可惜,均未留下和亲女子的具体姓名,所以她们的苦乐和功绩后人也都无从知晓了。直到汉武帝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加封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远嫁乌孙王昆莫为右夫人,成为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汉家公主,被史学家们将芳名载入史册。

第一首边塞诗

  《悲愁歌》为后世传诵,被称作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刘细君也被称为“和亲公主中的第一才女”。这首诗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至汉代,传世的名篇都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色彩。唯独刘细君的《悲愁歌》,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描写和述说,着重抒发了自己真切真挚、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它首先突破了“诗言志”的樊篱,给沉闷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空气。从《悲愁歌》开始,抒情诗广泛流传。刘细君出生扬州,扬州旧属楚地,故此诗以楚声骚体为制。80年后,班婕妤的《怨歌行》完成了抒情诗由骚体向五言的转变。东汉末年,蔡琰的《悲愤诗》又沿着《悲愁歌》的轨迹继续前行,把抒情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首创琵琶

  细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乐理。据史载,乐器琵琶创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细君出塞乌孙。晋人傅玄《琵琶赋·序》对之考证甚详,云:“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宋苏轼《宋书达家听琵琶声诗》:“何异乌孙送公主,碧天无际雁行高。”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或隐指,或明言,都认为刘细君是琵琶的首创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细君公主墓位于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直线距县城69公里,有公路可达,海拔1930米。整个香冢是一垛微微呈半月形的土墩墓,巨大的土冢宛如一座的小山峰,是一座长满绿草和鲜花的坟冢。细君墓在宽阔的夏塔草原,坐北朝南,背依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面朝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巨大的土墩坟茔前,一方高过头顶的墓碑栉风沐雨默默地挺立在这里,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墓主人昔日的风采。在坦荡如砥的草原上,在古老庄重、气势庞大的乌孙古墓中,细君墓是那样的温婉、内敛,一如知书识礼的细君,悲也默默、喜也默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2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后世评价

  细君是汉家的一位公主,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她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受到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高度表扬。北魏诗人祖叔辨在《千里思》中就提到:“细君辞汉宇,王嫱即虏衢。寂寂人径阻,迢迢天路殊。”

  西晋诗人石崇所作《王昭君辞一首并序》中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而也。”石崇序文中还说明,汉魏时期的歌舞大曲中的清商大曲就是在细君公主演奏的琵琶乐调的基础上新制的,其基调是哀怨的。

  到了唐朝,白居易在诗《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鹭鸶绘画为图猥蒙见示称叹不足以诗美之》中说:“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

  同样是唐朝诗人的李颀在《古从军行》中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刁斗为古代军中煮饭和打更用的铜锅,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 行人在昏暗风沙中听到刁斗凄厉声,听到乌孙公主的琵琶声幽怨更多。

  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中再一次提到刘细君的典故:“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宋朝的时候,黄庭坚在《忆帝京琵琶妓》写道:“薄妆小靥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此诗中的乌孙公主自然就指刘细君,她是琵琶的发明者。

  再往后就是元朝,一个叫钱惟善的诗人路过灵璧,发现了刘细君的手印石。(据民间传说,从江都国出发至长安的途中,刘细君行至安徽灵璧时,曾停车驻马,手抚巨石回首故乡,久久不忍离去,以致在石壁上留下了深深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被称为“灵璧手印”。) 钱惟善久仰这位和亲公主的大名,著《灵璧手印篇》纪其事,诗前序云:“汉以江都王女细君嫁乌孙王,女过灵璧,尝扶于石,后人镌石为模,腕节分明,故述其事而为之辞。诗中更有“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等句,反映刘细君的思乡之情。后来这首诗被收入其《灵璧手印篇》当中。

  到了民国,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有诗曰:“胡筝拨怨黄金徽,尘毂凝香纰罽帏。镜里青鸾知惜别,歌中黄鹄宁羁飞?狼望春花雪絮积,龙堆秋草阳晖稀。到此应输青冢骨,芳魂犹共佩环归。”

  再往后到了公元2008年,诗人康蚂先生有感于刘细君的凄美故事,创作一首现代诗《闭上眼——给刘细君》献给这位女诗人:“闭上眼,忘记痛苦。那些阳光下的毒药融化,变成蜜糖//闭上眼,忘记爱情,罪恶和死。你为何涌出泪水?忘记一只骆驼,穿越茫茫无尽的夜,忘记光明和生//闭上眼,你真的能忘记什么?你的面颊透露忧伤?你的神经,被无休的喧哗震颤,敏感是个动词//闭上眼,那苍穹中的天狼星。孤独飞舞的萤火虫,暂时忘记,并不是低沉的孤愤的呜咽//请闭上眼,不要说忘记。黯淡的树林里,飞出蓬乱的响声。这个世界,发出嘘的一声……”

  细君家世和出嫁乌孙国的史实,详见《汉书》和《资治通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