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20周年纪念日,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影响了一代人的传奇歌后。
台湾日月潭,至今还为她开放了邓丽君文物馆,多少大陆游客跨越海峡,只为弥补她“未曾来大陆的遗憾”。
更不用提邓丽君纪念公园,她的墓前,永远有着排队前来祭奠的人。
去世20年后,邓丽君为何还有这样的魅力?
有人说:在那个情感蛮荒的年代,邓丽君担起了为一个时代代言的重任,
用其甜美的歌声抚慰了无数人的心灵。有人说:没有人像邓丽君有这么多
的优秀作品,有这么多的铁杆歌迷,有这么多的同代人、后来人受到她如此
深的影响。有人说:在42年的人生旅途中,她所演绎的‘爱过的人,错过的魂,
曾经拥有,就是永恒’的凄美人生,太让人爱怜和留恋。
20年来,我们一直在怀念邓丽君,怀念她的甜美、优雅、贤淑……
尤其对于上了年纪的中年人来说,他们怀念邓丽君实则实在怀念自己对于青春的记忆,
来不及的,等不到的,放不了的,忆不起的都在属于邓丽君的那个年代里沉淀,
渐渐地,这种怀念逐渐成为习惯,我们只记得邓丽君很好,却忘了她有多好。
早些时候,微博上出了几个所谓的唱功排行榜,里面最高级和满分都是邓丽君,一直以来,
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她的漂亮、她的知性、她的声音,却往往忽视了邓丽君的唱功,
下面我们就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一下邓丽君的唱功:众所周知,她最为人熟知的歌曲是
《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这样的慢板抒情歌曲,
于是被人认为她歌路单一,甚至歌曲没难度,不得不说这是种误解。
其实,邓丽君几乎没有唱不了的风格,我推荐几首翻唱歌曲:
和林子祥、张国荣、梅艳芳、吕方、甄妮合唱的这首歌体现了她惊人的声压。
邓丽君的强悍之处在于,即使是自己音色不适合的歌,依然可以唱成自己适合的歌。
你听《Beat It》、《Hot Stuff》,除了音色没有原唱的金属感和“沙哑”感,
语感的处理毫不粘稠,一首快歌的律动全部展现。这么说吧,音色乃是天赋,而技巧就是苦练的结果了。
如果非要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位知乎网友的解答或许可以当做参考:
一个是换气,无论歌曲多急,多密,但你听不到她的换气痕迹,整首歌曲能达到行云流水。
一个是咬字,每个字都咬的字正腔圆,这是功夫。
再一个是声音控制,会唱歌不难,会控制难,能把声音控制到完美契合歌曲更难,你就听她的颤音,
想怎么发怎么发。再一个是声音醇厚,现场也不会唱的很薄,声音总是那么厚实。
最后一个是乐感,唱准每个音符不难,但让人细细品味出对歌曲的诠释和抒发非常难,她在这方面实在很厉害。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说,是有可能在某一个风格里,后人无法超越前人的。比如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现代的人不可能再超越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环境,或许某些技巧可能超越,但是作为人书合一的整体呈现,
不再可能了。甚至交响乐的作曲,现在基本只能演奏了,再也没有贝多芬、莫扎特那样的大师了,
那种艺术形式现在没有存在的外部环境了。
邓丽君的歌曲是迄今为止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和韵味的。虽然我们仍然会怀旧,但社会太浮躁,
这种风格放到现在或许有些过时。但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邓丽君在那种风格里也成为了绝唱
,估计很难会有后人能够超越了。
PS: 个人非常喜欢她。虽然从不追星。但从骨子里面喜欢。 {:soso_e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