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15-2-25 00:15 编辑
山南经典户外线路之二 ——20150214鱼鳞壁、白云峰、黄莺寨、屏风寺行纪 图文/驰茵 2015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在驴友猪八戒的提议下,数月前曾从屏风寺成功上探至黄莺寨的清川行云、琦峰、山水梅花、小天四位驴友陪着我俩又一次重走了这条山南经典的户外线路,只不过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反穿,难度更小,行程也更顺利。
是日,我们一行六人选择简寂观作为此次徒步圈越白云峰活动的起点。在山南,类似于简寂观这样的出行集结地还有很多,如古董林场、灵霄茶场、项家畈、督里钱村等,但这其中唯有简寂观的名气最大,人文底蕴最为深厚。由于驴行的缘故,越来越多的驴子得以走近简寂观,昔日盛况空前,今朝颓败没落的简寂观也慢慢褪去笼罩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知晓它的前世今生。
简寂观,又名太虚观,在鸡笼山后,金鸡峰下,离归宗寺东北5公里,距星子县城10多公里。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由“虎溪三笑”传说中的人物之一陆修静所创,陆修静在太虚观研经传道授徒7年之久,期间,陆修静“缘岩葺宇,依平考室,即岭成封,因夷置禅”,终将太虚观打造成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别致的一方名观。简寂观为大山环抱,侧临二瀑。东瀑自远奔注,激石若雷;西瀑悬崖倾泻,散珠喷玉,景致极幽,是难得的“托隐幽栖”、“濯秽归真”的修炼佳境。
南朝•宋元徽五年(477),陆修静卒,朝廷追谥“简寂先生”之号,取“止烦曰简,远嚣在寂”之意,观故更名为“简寂观”。简寂二字,浅显易懂,却又意味深长。虽然简寂观曾经的繁荣兴盛不再,好在观前的礼斗石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仍巍然屹立,供后人凭吊瞻仰。而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为简寂观所作的名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更是脍炙人口,传唱不衰。
从简寂观旁的水电站往上,过香山路口后,再无分岔,循主路可直抵鱼鳞壁。这段路我和队友们走过多次,一径的上坡,本以为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不成想在山道中偶遇一株花开正浓的白瑞香,让大家心情大好。这株瑞香花的树龄虽不是太长,但纤细的枝桠,葱郁的树冠,在满地枯草和落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醒目,碧绿的树叶和枝头上盛开的花团也给整个寂静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生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瑞香花的花瓣极小,白白的,碎碎的,如丁香状,每朵花瓣中镶嵌着几根黄色的花蕊,凑到近前,香气袭鼻,让人不忍离去。
一季花开,一季花落,明知终逃不过枯萎凋零的宿命,也要绚烂绽放,独自生长、静静开放的瑞香花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顽强和坚韧。正如蒙田所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岁月的长短,而在于如何度过。有的人寿命很长,但内容很少。你活的是否有意义,这取决于你的意愿,不是岁月多少”。
今天的天气很好,多云转阴,气温适中,在山林中行走,既无烈日曝晒之苦,又少风吹刺骨之寒,加之时间宽裕,我们走走停停,没有像往次驴行那样急着赶路。尽管一路拔高,体能耗费不少,但我们一行六人溜溜达达,有说有笑,倒也不觉得太累。经过两个小时的连续爬坡,十点时分,我们顺利抵达距鱼鳞壁不远的观景处,稍作休整后,又一鼓作气冲上白云峰顶。
志书记载白云峰“在封家山东,峰特峻,上有瀑布泉、白云洞,常有云气出焉”。当地村民习惯称白云峰为轿顶峰或梗芽头,此峰峰体下部圆浑、大气,峰顶则逼仄、狭长,视野极好,拱凸的山脊像极了刃脊,异常险峻。站在峰顶,极目远眺,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近处的鸡笼山、洪山洼,远处的东牯岭、星子县城、鄱阳湖皆历历在目,左侧的双剑、香炉、鹤鸣诸峰,右方的大脑包、金轮峰等也清晰可见,登临此峰,顿生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气概。
在峰顶上歇息了约莫二十余分钟,见山风徐徐,凉意渐起,大家遂起身接着赶路。沿着林间依稀可辨的小路我们很快便来到了位于白云峰北麓的黄莺寨,此地峰岭罗列,山势森森,直接紫霄,人迹罕至。相传黄莺寨为元末时古人躲避战乱而建,从残存的屋舍和石基规模壮观程度不难想象这里也曾经盛极一时,只是像大多数山中土建筑一样,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如今的黄莺寨只剩下断壁残垣,一幅破败不堪景象。
生性勤快、手脚麻利的清川行云见黄莺寨土屋前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几无立脚之地,便不声不响地从包里取出柴刀,四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就清理出很大一块空地,方便后来者在此休憩、拍照。在黄莺寨稍作停留后,我们继续赶赴下一站屏风寺,接下来的这段山路也是我们今天此行的重点。在清川行云和琦峰的带领下,顺着黄莺寨土屋前的小涧下行不远,便觅得通往山下的小路,此后我们始终在正确的路迹上行进,一路走得甚是轻松惬意。
正午时分,在一瀑布下方用过路餐后,我们开始了数小时的“转山”之旅。山路崎岖陡峭,一路蜿蜒而下,我们时而爬坡过坎,时而穿林越涧,时而又绕道瀑布源头,探秘逐奇。巍峨雄伟的白云峰与我们若即若离,山道旁纷繁的山茶花让我们目不暇接,脚踩枯蓬绵软的松针,在稀朗寂寥的山径中穿行,有那么一刻,我和队友们也是心都醉了。
随着海拔的不断下降,山路愈发变得好走,我们不停地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个山头,一次又一次横切山腰,但漫长的山路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下午15:26时,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中,我们终于下到屏风寺,屏风寺后有屏风山,因丹崖翠壁,繁绕磅礴如屏,故名。在屏风寺遗址上修建的几幢房屋保存还算完好,但里面早已空无一人,门前长满了芭茅,用白石灰粉刷过的外墙上写满了五六十年代的的语录,极富渲染力,其中正门两侧的两行大字——“立足林场放眼世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感觉和我们的户外精神颇为契合。
过屏风寺数百米即是宋家岭,此地背倚大脑包,斜眺金轮峰,群山耸翠,峰峦叠嶂,一株株遒劲高大的黄檫树竞相开放,无数粉嫩的黄花儿挂满了黄檫树的枝桠,将山林装扮一新,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山野,也因此变得明媚、活泛了许多。有一年秋天我曾来过这里,那时成片的黄檫树叶子都红了,浓郁奔放,绚烂夺目,场面蔚为壮观。我喜欢黄檫树,诗人项丽敏这样描绘它——“黄檫树是爱美的树。三月初暖的时候,黄檫树就赶着什么似的,急切切在光秃秃的枝丫上开满了花。整树黄花。那种开法,鲁莽又率真。而入秋以后,又是黄檫,最先发表出一枚枚红叶来,似一族红羽的鸟儿立在枝头;又似一棵棵浆果,醉红在暖暖的秋光里。”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我们加快了步伐,顺着2号房至归宗的小路下山,在天黑之前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这一天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我加入斜川户外六周年的纪念日,多么有意思的一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