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师给160名学生写信》后续
众多读者为老人“点赞”
称其“家书”之“十诫”句句值得学习和借鉴
核心提示
7日,本报报道了家住星子县城的93岁老教师熊晏平写信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洁身自爱,走好人生之路的消息在读者中引起了热议,热心读者郭先生说:“老人的举动难能可贵,他的谆谆教诲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笔财富”。还有一些老年读者更是对老人不用戴眼镜,还能写出这么一笔好字而佩服不已。
众多读者打来电话盛赞熊老
“老人一生历经坎坷,如今不顾年事已高,还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告诫他们要时刻警醒自己,莫为酒色、财物而迷失了自己,其精神真的是值得敬佩,让人看了以后,心中由衷地对熊老的举动敬佩不已。”这两天,不少热心读者打来电话,盛赞熊晏平老师的做法。
同样是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冯先生说:“师生情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真情,我身边不少老师也与学生联系密切,但没有像熊老师这样关心和爱护学生,社会多一份这样的正能量,多一些这样的热心人,多一些语重心长的警醒或提示,对身处职位的人有很好的警示作用。”读者吕先生感慨说:“老人给学生写的信,字字情真意切,尤其是他的‘家书’之‘十诫’,更是语重心长,句句值得学习和借鉴,我认为不仅是老人的学生可以‘照镜子’,我们也可以好好学学,在工作和生活中,如能时刻以此警醒自己,不仅会工作顺利,家庭也会更和睦!”
一些老年读者希望老人“传经送宝”
93岁的熊晏平老师不用戴眼镜,还能写出一手苍劲有力的钢笔字,这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一些老年读者对此十分感兴趣,希望老人能“传经送宝”,给大家讲讲自己的“长寿经”。
昨日,记者再次采访熊晏平老师时发现,老人精神矍铄,不仅说话条理清楚,思维还异常活跃。一辈子放不下书本的他,家中堆满了报刊书籍,县城的一些学生将“半月谈”、“当代江西”等报刊杂志送给他看,看这些书籍,老人连老花眼镜都不用戴。只是在看一些“古董”书籍,上面的字比蚂蚁还小,他才戴上眼镜。平时生活基本能自理,记者昨日上午赶到老人家时,他正独自一人从外面买早点回家。说起自己坎坷的一生,耄耋之年尚有健康身体,老人称首要一条是胸怀豁达,心地善良。因为胸怀豁达,才能容忍一切事物,处惊不变;心地善良,就会多做好事,问心无愧。年轻时老人受到过不明之冤,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最终历经磨难才迎来了“春天”,熊老感慨地说:“我从‘而立之年’活到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我是心胸狭窄或者问心有愧的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正由于我心胸坦荡,处变不惊,才有幸步入了长寿老人之列。”
退休后注重脑力和体力运动
长期坚持运动是熊晏平老人多年保持的生活习惯,退休后他非常注重脑力和体力运动。老人说:“退休后除了每天看书外,还为大家写一些‘书信’、‘报告’之类的文字。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只要有人请我写对联,我是来者不拒,及时完成任务。脑子得以充分运用,愈用愈灵,直到今天尚不糊涂,是常用脑之功。我的体力是20多年来种瓜种菜、挑泥运土磨练出来的。”1981年在隘口中学教书,他每天清晨起床后,一定要跑到乡村橘园里呼吸新鲜空气,来回走两华里。晚上休息前他一定要扭扭腰、甩甩腿,4~5分钟后才上床。1996年5月,他真正退休了,进县城生活,早起早睡,白天共计慢走约4华里路,中午休息1小时,上午下午常到老体协活动,看书报、下象棋,悠闲而愉快。他有时在家写毛笔字,兴趣来时写几首打油诗,抒发心中喜怒哀乐的感情。他说,使心里保持平衡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
饮食习惯是多吃素少吃荤
记者了解到,熊晏平老人一生没用过化妆品和保健品,70岁以后,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用温水泡脚。平时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饮食方面,老人过惯了素多荤少的简朴生活,在计划经济年代,“三月不知肉味”是常事。
即使现在生活好了,他仍坚持多吃素少吃荤,哪怕宴席上佳肴美酒应有尽有,他从不暴饮暴食,不吃冷食,不吃生鲜食品,不沾白酒,不喝咖啡。夏天秋天喝些菊花茶,平时喝绿茶,亦不太浓。习惯成自然,多年来老人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不苛求、不攀比,不赶时髦,衣能遮身,食能果腹足矣。
(记者洪永林/文 顾伟东/摄)
附
熊晏平老师七言诗两首
公仆之心不可违反(七律)
气候土壤两相宜,正是英雄创业时。水可载舟亦可覆,身居高位要思危。春风得意休忘本,公仆之心不可违。洁己奉公争典范,好将寸草报春晖。
前车之覆后车鉴(古风)
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不改成大恶,到时回首悔已迟。前车之覆后车鉴,警钟长鸣免噬脐。
来源: 浔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