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者:星子县旅游局 程昭金
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北岸的星子县,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无论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前不久,有位朋友约稿,要我写一篇有关星子旅游方面的文章,尽管我从事旅游工作多年,但要在一篇文章里仅有限的文字将其魅力完整地呈现给读者绝非易事。但盛情难却,只好利用春节假期写这篇文章,以便抛砖引玉。据我的感受和理解,星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美可用“五气”(秀气、灵气、雅气、正气、骨气)来概括。
最明显的是秀气,自古就有"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这话不无道理,庐山南麓树木葱郁、山体陡峭、俊美,这由于第四纪冰川运动,庐山隆起,鄱阳湖下陷,造成的。地处庐山南麓的星子县,辖庐山山体的47%,庐山绝大部分风景绝胜在其境内;境内的双剑峰、香庐峰、鹤鸣峰、金轮峰、般若峰、龟背峰等云遮雾绕,争奇斗艳,连绵起伏,千姿百态;黄岩瀑布、马尾瀑布、玉帘瀑布、谷廉瀑布等名瀑飞流直下如银帘天垂,十分美丽壮观;庐山温泉、天下第一泉、天下第六泉、聪明泉流光溢彰;康王谷、青玉峡、三峡涧三大庐山峡谷婉延曲折、幽深清静;龙潭、卧龙潭、浴仙潭、玉渊潭等名潭随着时间的打磨,显得圆润、清秀,碧澄如镜,许多美丽的传说使其显得神奇莫测;詹家岩的千年罗汉松、秀峰金银双桂、万杉寺里的五瓜樟、归宗的古樟群、五乳寺的银杏树等时越千年,苍劲挺拔,秀色参天;鄱阳湖春夏之季烟波浩淼,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庐山在碧波荡漾地湖水中的倒映如同美丽的少女阿娜多姿。冬季湖水退去,万倾碧洲,依庐山伸展,一望无际,置身湖中,头顶万鹤腾飞,远处候鸟嬉戏,好一幅北国风光。宋洪明为秀峰题:“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螟不知去,鱼鸟会留人。”这不仅是对秀峰秀色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对星子、对庐山秀色的写照,可见,星子到处呈现出山秀、水秀之气。
星子是全国少有的宗教圣地,教种齐全,这里是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都教、伊斯兰教等多种教派的聚集地,并且有的文化类别具有伐时代意义。庐山五大丛林的归宗寺,是佛教文化进入庐山最早的一宗寺庙,早东林寺48年,其又与庐山佛教文化的结构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庐山道观简寂观的著名道人陆修静对两晋以来新出道书进行甄别整理刊正,集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洞真、洞玄、洞谏三类,使道教经书系统化,同时他“大敝法门、深弘典奥”,创立了大行于世的南师道,令简寂观在当时“朝野注意,道俗归心”。儒教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在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知南康军,致力教育事业和传播理学,在他三年任期内,大力兴复白鹿洞书院,以此作为兴办教育和传播理学的基地。他在白鹿洞书院所创立的“白鹿洞教规”等,影响着中国教育思想700多年,使儒教思想社会化。元朝以后,历任君主遵他为继“孔子”之后的圣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星子几乎所有的著名的自然景观中,都有着明显的宗教痕迹,大都有审美和观光价值。其可谓:景中有教,教在景中,这是星子山水风光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使星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密切契合,从而使星子的景观都有一种灵气,即宗教之气或虔诚神灵之气。
星子县城自宋朝开始为南康军治所在地,曾辖包括牯岭在内的绝大部分庐山山体和鄱阳湖绝大多数湖面。同时古代主要交通是水道,星子县城是古代交通要寨,曾有“南国咽喉,西江锁匙”之称,成为历代名人经常驻足到或途经之地。古语云:江山依靠文人棒。星子这块神奇之地,无论是在野乡贤和隐居名士,还是过往的鸿儒巨贾难计其数。例如:佛马夫耶舍、王羲之、陶渊明、董奉、陆修静、白居易、谢灵运、江淹、李白、李渤、陆羽、颜真卿、李璟、周敦颐、刘涣、刘恕、苏轼、苏辙、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米芾、范仲俺、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朱元璋、徐霞客、李梦阳、李时珍、康熙、雍正、康有为、蒋介石、冯玉祥、刘少奇、周恩来、李四光、蒋经国等,都在这里留有历史情结。名医董奉在般若峰下为民治病建有杏林,成为中华医德的象征;东吴名将周瑜在宫亭湖操练水军,今留有点将台;王羲之隐居玉帘泉下读书写字,修身养鹅,至今留有他的鹅池和洗笔池。陶渊明辞官居隐上京和粟里,并写下《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茶圣陆羽品评天下名泉,将桃花源的谷帘泉和观音桥的招隐泉评为天下第一和天下第六;李白几次游历星子,曾多次诗题庐山,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诗句,妇孺皆知;米芾欣赏庐山之秀美,在秀峰留有“第一山”石刻;康熙帝手书“秀峰寺”赐给秀峰寺等等。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文人雅士、达官显要在星子都不会错过观赏秀丽风光的机会,又都在观赏时有感而发,做诗绘画,题字题联。有的诗画,载入史册,有的诗字,转为石刻。据统计历代名家题咏庐山的诗词有3000余首,其中在星子境内的有2800余首,整个庐山的摩岩石刻有1300余帧,其中在星子境内的有900余帧。这样的长年累月的文化积淀,使星子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契合,构成交相辉映,互使发展的态势,并使得每处景观都充满着雅气。
第四就是正气,即刚正清明之气。星子县城周瑜点将台东侧,为爱莲池,是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周敦颐知南康军,在府暑东侧开池种莲,取名爱莲池,并写下传世名作《爱莲说》,文中“出淤泥而不染”句不仅道出了周敦颐的处世之道,而且体会出其堂堂正气。观音桥玉渊潭上方,有一处最大的石刻,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手书的《墨子篇》。冯玉祥在节录《墨子篇》160余字后,又帐然写道:“此墨子之言也。昔贤论道经邦,盖欲天下后世,知所取经,奠国家于磐石之安。余游匡山,如入桃园,因冀国家之治,安如庐岳。按节录墨子之语镌石于此,以告当世”。全文笔力刚健,气势磅礴,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可谓顶天立地,一派雄伟之正气。
第五是骨气,即刚正不阿之气。位于庐山南麓的虎爪崖下,距离栗里陶村约1公里。有大石横卧涧中,石高七八尺,宽一丈有余,显不规则四方体。石面平滑,上刻闽中郭波澄的《古风醉石》诗。诗侧有“归去来馆”四个隶书大字,相传为朱熹手绩。这便是遐迩闻名的醉石。当时,陶渊明因不满政治的黑暗,辞去彭泽县令,归隐星子上京和栗里陶村,并赋《归去来兮辞》,从陶渊明的诗文和历史遗存中,不难看出,陶渊明的道德品行和做人准则,在当时黑暗的现实中,统治者争权夺利,不顾国土沦丧,官场中嫉贤妒能、贪污成风,他无力挽救这种局面,便辞官归田。他喜欢与那些纯朴的百姓交往,对一度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浔阳三隐之一的周续之的失志改节感到失望。陶渊明穷而不滥,不受嗟来之食,不再就龉龊。在世况愈下,人事已不可托的情况下,寄情山水,转向自然,求得心境上的平静,《桃花源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篇传世之作,不仅反映了当时普通大众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愿望和要求。陶渊明是伟大的,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他的思想性格,即骨气的体现。
地处庐山山南的星子县,即是一座融湖光山色于一体的自然大观园,又是一处华厦历史文化博物馆,这种自然景观的秀气,文化景观的灵气、雅气、正气和骨气,使其充满无穷的神奇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