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爱莲说》,但少有人知爱莲池
这篇119字的短文,要求背诵全文,其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其实作者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还开塘引水种植荷花,让我们今天能够体会爱莲池边说爱莲的乐趣。周敦颐,北宋年间进士,儒家理学派开山鼻祖,生前学术地位不高,后受朱熹倍加推崇,声名大起,入祀孔子庙庭,号称“孔孟后一人”。曾为官30年,职位较低,俸禄不高,公元1071年,任南康知军。南康在今九江市星子县,扼守鄱阳湖口要冲,“军”是与“路”相当的行政区,知军负责统管辖区军政事务。来到南康后,周敦颐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种植荷花,公余饭后常在池畔品茗赏花,并写下了《爱莲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并寻得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石立于池边。同时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历代以来爱莲池屡经兴废,后人又多次重修。如今的爱莲池,位于九江星子县原南康府衙故址周瑜点将台东侧,大致呈正方形,四周花岗石护砌,面积1600平方米,池之正中建有爱莲轩,两层歇山顶,以之字形曲桥与池岸相连,池中遍植荷花,岸边垂柳成行。清晨的爱莲池,门口停着两辆电动车,售票处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景区大门虚掩,那是为了方便晨练的老人进出。推门进入,左侧台地上是雍正手书《爱莲说》的石刻,前方是白色大理石铺贴的一朵莲花。前行则是四四方方的爱莲池,岸边竖立有星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和简介,正值冬季,池中只有枯枝败叶。顺着石桥来到池中的爱莲轩,门内正中悬挂宋元公濂溪先生像,两侧有联:继孔孟传道学与民立极,说莲菊去贪欲为国分忧。室内还陈列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等部分诗作和相关文史资料。在爱莲池的西北角,布置了碑廊,用白描线图的形式介绍了周敦颐生平,包括南安救囚、分宁决狱等小故事。岸边翠绿的垂柳下,一群老太太在练太极拳,着装统一,队列整齐,个个鹤发童颜,气定神闲,想必已经融会贯通了周敦颐“动极而静,静极复动”的道学精髓。
而今重读爱莲说,显然有了不同于中学时的感受,特别是那一段关于莲花的描写,如果作者没有在官场的多年浸润和对莲花的细致观察,应该是写不出来的:
莲花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艳俗妖媚,主干内部贯通相连,外形竖直挺拔,不蔓延攀附,不横生枝节,香气传播很远却非常纯正,笔直而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能轻慢相待。
虽然《爱莲说》肯定了菊花的洁身自爱,但相比于陶渊明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做法,周敦颐为民作主,数洗冤狱,并著书明道,兴教办学,这种淡泊明志身体力行显然要积极有益得多。
走出爱莲池大门,售票处的工作人员才刚刚上班。邻近的庐山风景区人流如织,爱莲池门可罗雀,冷清多了。
来源:今日头条
第一个
挺好的哟
我经常经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