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解释“东风吹老碧桃花”的:
“黎传绪
昨天,有学生发来短信,要求解答问题。
学生姓江,江西都昌县人。放假回家,读苏轼诗《过都昌》。因其中一句“东风吹老碧桃花”,晦涩难解,只好请老师解惑释疑。
东风即春风。春风能够吹“老”桃花,但是能够吹“碧”桃花吗?按照普通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会觉得苏轼的这句诗不好理解,甚至不通。
由于一时仓促,来不及细查资料,只得凭粗浅的感觉答复。
苏轼原诗:“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苏轼是“过”都昌,并没有在都昌县城逗留,所以,都昌是诗人眼里所看到的景象,“灯火楼台一万家”,繁荣而富饶。
“南山”应该是 鄱阳湖上的一个小岛,和都昌城隔湖水相望。由于湖水的相隔,南山罕有人至。但是,苏轼乘船或许停靠了南山,或许登上了南山。南山之上可以肯定的是有一片茂密的桃林,春天来了,春风荡漾,桃花盛开。
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苏轼触景生情,应该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花开花落”“果结果落”“自生自灭”“无可奈何”……
春风吹开了含苞待放的蓓蕾,春风吹老了桃花。桃花谢了,变成了碧绿的桃果……
如果一定要翻译“东风吹老碧桃花”,大概可以译成:“春风吹老了桃花,春风把桃花吹成了碧绿的桃果。”
苏轼或许是在写自己。自己就像是南山的桃花,那么茂盛,那么鲜艳,文坛泰斗,一代宗师。可惜壮志难酬,宦海沉浮,历经坎坷,一再遭贬,就像南山的桃花最终老去落下。
纯属个人见解,简单匆复,就算是完成了对学生提问的回答。”
我的见解是:
1.南山不是什么鄱阳湖上的一个小岛,而是庐山。自古以来,南山就是庐山的别称。渊明诗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苏轼对庐山相当熟悉,而庐山与都昌隔水(鄱阳湖)相望。在经过都昌时写诗取景自然会用上附近著名的庐山。
2.“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描写繁华之地。在北宋拥有一万户的城镇算是繁华的了。
3.”水隔南山人不渡“,这里的”水“是指鄱阳湖,整句意思是:这么繁华的地方却被天堑般的鄱阳湖将之与庐山隔开,使这里的人们难以与庐山沟通,无法得知庐山的信息。
4.“东风吹老碧桃花”,因为上述原因,庐山上的桃花只能年复一年地花开花落,得不到繁华之地人们的欣赏。“碧”是伤心的颜色,李白《菩萨蛮》中:“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碧桃花”指即将凋零的,不中看的桃花,当然是老了的桃花。只能在桃花开与落的三月任凭春风(即东风)在寂寞中吹老。
5.从整诗来看,前三句是铺陈,末句是中心,是个凄然的结局。一句“东风吹老碧桃花”,就是对怀才不遇者一生的写照。在诗中,苏轼将庐山中的桃花暗喻自己,将繁华的都昌县城比作纸醉金迷的朝廷政坛,将鄱阳湖水比作宿命中的精灵。诗词多是在有感之下自然而来的。好的诗词总是寓情于景当中,看似在描写景象,其实有深刻的寓指。这首绝句在都昌县算是家喻户晓,但对最关键的最后一句却无法理解。有的人甚至认为”碧桃“是苏轼的一个小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