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忆杨国凡老师
杨国凡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也是我的历史老师。 杨老师四十来岁的样子,面白,少须,面额饱满,两眼有神。脑门宽阔,头发向后梳。上课的时候,讲的是地道的星子话。 我听说杨老师是读过私塾的,不像一般的教师,大部分出自科班。他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有才。 杨教师写得一笔好字。上课时的板书,一笔不茍,端端正正的正楷。尤其是执粉笔时灵转的手腕,看得我如醉如痴,没想到粉笔字还可以这样写。后来在县城的书法展览上,看到杨老师的毛笔书法,才知道原来他是把写毛笔的手法,用于写粉笔字了。那个时候高考没有现成的辅导资料,都靠教师刻钢板。杨老师语文也刻,历史也刻,全部是清秀端庄的正楷! 杨老师讲课极受学生欢迎。常常是他讲完一节课,走下讲台的时候,教室里突然暴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杨老师就会在门口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向我们这些鼓掌的学生作向下压的手势,意思是不要鼓掌,不要鼓掌。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可能是有些走神,多瞄了几眼班上漂亮的女生。杨老师发现了,突然叫我站起来,要我翻译一个文言文句子。这个句子是个倒装句,翻译的时候,要把原句的顺序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过来。我当时也没有什么句式意识,只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了这个句子,没想到蒙对了。杨老师听了我的翻译,嘴角露出了笑容,连声说:“不错,不错。”让我坐下。 还有一次上历史课,是讲评试卷。其中有一个填空题是填“马克思在____________逝世了。”我当时明知道这是要填逝世的年月日的,但又确实不知道答案,只好在空白处填了“安乐椅上”四个字。杨老师在讲这个答案的时候,大声说:“有的人在这里填的是“在安乐椅上””,全班哄堂大笑。我满脸通红,抬头看看老师,他却面带微笑地看着我,好像不是在批评我。 还有一次,下午上课,我迟到了。当时正是杨老师在上课。我走到教室外面的时候,看到班上有几个比我早一点到,但也迟到的同学。他们可能怕老师责怪,只好躲在外面,不敢进门。我则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到门口,大喊一声:“报告!”杨老师一摆手,让我进去了。那几个起先躲在外面不敢进的同学,看见我顺利地进去了,也要跟着溜进来。可是杨老师叫住了他们,让他们站在门口,直到下课。 “四人帮”粉碎了,杨老师写了一首七律,在班上读给大家听,以表达他的心情。可惜原诗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诗中有“拳毛抖”三个字。 杨老师写过一个剧本《三国演义》。他把他的剧本拿给大家看,是厚厚的一打稿纸,手写的。他说,他曾经寄给某个地方,对方说,没有钱,拍不成。 我到过杨老师家里。他家在西大街的顶上。那是帮他改历史试卷。我们争论,要不要给答错的同学分数。有的说,不应该给;有的说,不给不好,应该意思意思,不要让其太伤心。结果,有一个家伙在一个空白试卷下面,居然也给了对方2分。我看到后,说:“答错了可以给一点分,但一个字都没有写,就不能给分了。”我们争论的时候,杨老师一直在边上,面带微笑,不参与,只是看着。 杨老师的母亲去世,我们全班同学都去给她老人家送葬。我们男同学大都一人一个大竹竿,上面或是旗帜,或是文字,举了一路。女同学则跟在后面走着,手里拿着白花。我只看到杨老师一眼,那时他正躬着腰,面对着地面,好像在痛哭。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杨老师始终是微笑着的慈祥的,我一时无法接受老师痛苦的面容,赶紧别过脸去。后来,我们回到学校,有一个同学在自己的书桌上,写下这么几个字:“杨母老嬬千古”,我才知道,原来老女人是可以叫“老嬬”的。
高中毕业后,再也没有见过杨老师。一晃三十多年,心里总是想着这位老人。长年在外,也没有机会回去看看他老人家。前几天一打听,竟然是老人家已经仙逝了。遥想老师当年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怎不令人伤感。 匡山秀丽育英才,鄱水浩荡纳精灵。杨老师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与山岳同在,与浩波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