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497|回复: 0
收起左侧

[庆云文化会] 浅谈佛教对人性的净化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19

帖子

875

星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3
发表于 2015-1-23 10: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浅谈佛教对人性的净化
☆ 仁静

【导言】:世界宗教有三大类,几乎都是在做着净化人性的工作。佛教认为“人之自性,本自光明,但被无始无明习气所染,遮盖自性不能显现”。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都是为了除却众生(此处特指人类)被无始无明所熏染的习气、恢复自性的光明——即人性的净化。《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故儒家教育也有净化人性的一面,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而提出“恕道”思想,来恢复人的善良本性。今就佛教的三皈依、四摄法、禁戒及心性的修学方面来谈谈佛是如何净化人性的。
一、三皈依对人性净化
   
佛教净化人性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其作用是纠正人们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如果一个人遇事觉而不迷,思想正而不邪,内心净而不染,那将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也就是说:是自性清净的人。大凡皈依三宝以后的佛弟子,在佛法的熏陶下,都能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从而广行“自利利他”之事。
二、四摄法对人性净化
  
四摄法,又云四摄菩萨法。在佛教的教义中“四摄法”对修正人类心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者布施摄:我们都知道人类皆具有悭贪的性格,要想把自己的东西施舍出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佛陀就针对人类这一悭贪的特性而说布施摄,布施的意义是当众生需要财施时,我们就尽己所能而以物质、金钱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若需要法施者,则以佛法开导其心灵,使之得到心灵上的慰籍;如有众生需无畏施者,当别人在畏惧惊慌时,给予细心的安慰。二者爱语摄:我们都知道一般人的特性是不随便轻易赞叹别人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好胜心、嫉妒心在作祟。然佛就针对人类的这一病因而说“爱语摄”,意思是要我们对治自己的不良习惯,去说赞叹别人的语言,赞叹别人是人的美德。如果我们时常赞扬他人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诋毁、贬斥、伤害他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三者利行摄:此摄含摄三个方面,即身、口、意。身者:有利于他人的事都去做;口者:说利益他人的语言,伤害他人的话不去说;意者:心存善念,并且随喜他人的善举。此三摄除对自己的亲人以外,对一般人是很难作到的,然而佛陀要求佛弟子对每个人都必须如此。四者同事摄:佛教导弟子行菩萨道者,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做朋友。如果把每个人都当做朋友,还有什么作不好的事呢?在佛教中,此四是菩萨所行之法,都是有利于他人的行法,佛以此四法来指导人类思想,让人不悭贪、不恶口、不自私、不搞分裂,作为佛弟子的不但要自己实行此四法,并以此四法去引导他人与己同行。
三、佛教禁戒对人性净化
  佛教的禁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比丘250条戒、比丘尼348条戒)这些戒条都是以杀、盗、淫、妄为根本。人性本自善良,由于社会风气的败坏,人类思想通过后天不良风气的熏染,并根据自身的喜、怒、哀、乐而宣泄于外在的杀、盗、淫、妄,从而对人类造成危害!佛为了拯救人类的良知而制禁戒,我这样说有的人可能会想,持戒是你们修行人的事,其实不然,禁戒是佛对全人类说的,这些不良的习性是每个人都需要修正的。
   (一)杀生戒。杀生,指的是上至杀人,下至杀微小的动物(如蚂蚁、蚊子等)的行为。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行杀戮,大的方面来说如杀人(比如说杀自己的仇人,以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恨,小的方面如杀一切动物来满足自己的食欲)。殊不知一切众生皆惜生命,都有求生的欲望。佛陀观察到了这一点,而制定不杀生戒,并说明杀生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不杀别人,别人就不会杀我,不互相残杀,就不会有报仇的现象产生,人类若互相仇杀,怨怨相报,则无有了期!动物也一样,我们不要看动物在我们面前呈弱势状态,任你宰割,其实它也是有复仇心理的,在它的当生不能进行报复,它的仇恨意识会一直随着它的灵魂不灭,而又投生另一类身体伺机对你进行报复。这在佛教中叫因果报应,凡事都是有因果的。其实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是可以友好共存的,为何要互相残杀呢?互相仇杀、残害生灵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社会的治安、人民的团结友爱。
(二)偷盗戒。偷盗,在狭义上讲,就是偷拿别人的东西;广义上讲,是将一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又要想尽一切办法得到的行为叫偷盗。如偷拿公家、私人的财物、盗版、甚至起盗心,都是属于偷盗的范畴。偷盗的行为不是本性具有的,而是后天的养成与夙习,佛为了修正人类的这一陋习而制此戒。儒家孔子也曾说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总之,人要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偷盗是不道德的行为,世间如果没有偷盗的人,那么社会也就安宁了。
(三)淫戒。就是男女之间不违理的互相侵犯,出家人需戒正淫,在家的佛弟子除了合法夫妻以外不可和任何异性做越轨的事。儒家也有“朋友妻,不可欺”的说法,这条戒是规范人伦道德行为。若尘世俗人都能持不邪淫(不角恋)的这条戒律,即具备了伦理道德的修养,那么世间则没有为情杀的现象出现。
(四)妄语戒。就是不讲假话,实话实说,实际上似乎每个人都会讲假话。我们不妨观察一下,用大人和小孩相比较,小孩比大人说的假话要少,最初小孩是不会说假话的,但在父母及周边人群的影响下,慢慢的就会讲假话了!所以讲假话不是人的天性,而是后天熏习的。不真实的话在佛教来讲叫“妄语”,佛陀为了修正人类讲假话的不良习惯,而制定不妄语戒(不许说假话)。佛教讲到妄语戒常用一句话“斧在口中”,说假话伤害的是自己,就象利斧斩断自己的舌头一样。
   上述佛教禁戒中的杀、盗、淫、妄,称之为四根本戒,从此四戒的内容看,无不体现佛陀对人性的净化!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大会提出《全球伦理宣言》 ,其中宣誓四条金规则:不可杀人(非暴力和尊重生命);不可偷盗(团结文化,公正的经济秩序);不可撒谎(宽容和诚实);不可奸淫(男女之间尊重和相爱,权利平等和伙伴的文化观)都来自于佛教。如果人类都能遵守这四条规则,人类何其友好,人性何其清净,社会何其和谐!
四、静坐思维与人性净化
   静坐思维,也叫禅定,就是通过静坐思维的方式,达到心静的目的,禅定是佛教特有的名词和修行的方法。当然各宗教教派静坐思维的方法不一样。如佛教的禅坐思维,先是息止妄念,思维佛法。从浅显的讲,就是静坐思维自己今天有没有造作坏事、起不好的念头,如果有的话就忏悔,忏,忏其前愆;悔,即悔后果,从而更不再造。如是反复思维忏悔,日积久了,就不会再造作恶事,起不善念了。修行人一般都是从这里入手的。一般我们在动中是很难发现自己的过错,只有通过静坐思维的方式才能发现。佛教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灵山七宝塔”。它的本义是人在静坐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错误的看法、想法、作法,从而得以修正,以达到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并以个人的品行、道德而影响周边的人,达到与己同行的目的。宝塔是庄严外在的依报,而静坐思维是净化内在心灵的。佛教讲物随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内在心灵)美化了,依报(外在的事物)也就跟着美化了。所以说静坐能达到净化人类心性的功效。
五、结论
佛陀弘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经典有三藏十二部之多,无外乎“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都是净化人类心灵的教育,从净化心灵(人性)为起步,从而达到解脱苦恼人生为目的。信仰佛教就是接受智慧和道德的教育,佛教不是迷信,是真真实实的净化人性的社会教育。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