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604|回复: 1
收起左侧

[庆云文化会] 略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19

帖子

875

星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3
发表于 2015-1-22 0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略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仁静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的土壤上,经过生根、发芽、成长,产生了自己的独有特性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体系,呈现出了中国佛教的气质和特征,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
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佛学者从大量的经典文献中精选佛教思想的精神、内核及适应国情的教义教理,礼仪制度和修持方式;另一方面使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且深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之中,也就是佛教日益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表现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特征。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佛教特质
中国化佛教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调和性、融摄性、简易性。
(一)调和性:所谓中国佛教的调和性,是指佛教对外部的不同思想、观点的妥协、依从、迎合、附会,包括对某些类似或一致的观点的赞同、推崇,吸取和融合,这种调和基本上是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相适应的。秦汉之际,儒、道学说比较盛行,佛教是外来文化,当时西梵来华的译经家为了弘扬佛法,避免与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及伦理观念相冲突,自觉地调整译文,调和佛、儒、道三教。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当时佛教弘扬的是般若学,而玄学阐发的是“有与无”的关系,译经家把般若的“真空假有”和玄学的“有无”相调和。东晋后期,慧远大师把儒家的礼教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沟通起来,宣扬孝顺父母,尊敬君主,是合乎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他强调“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直接提出“佛儒合明论”。晋宋之际,译经家竺道生,深受儒家“穷理尽性”和“人皆可以为尧舜”思想的启迪,并吸取玄学家的“入理言息”、“得意忘象”的思维方式来宣扬佛教的“一切众生皆可以成佛”和“顿悟成佛”的学说。
(二)融摄性:这是指中国佛教统摄内部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统一各地学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统一各地各派的学风。佛教自汉代传入至隋以前,经历了南北政权对立时期,造成南北分化,大体上北方佛教偏重于宗教活动,如坐禅、讽经、布施、造像等;南方佛教则侧重玄理的清谈。故禅法在北方广为流行,义学在南方比较盛行。隋统一全国后,佛教学风也渐趋一致。隋唐佛教强调理论和实修并重,如天台宗、唯识宗、禅宗等都强调止观双运、定慧双修,这标志着佛教南北学风由差异至一致的转变。
2、用判教的形式来解释分析佛教经典。所谓判教,就是对所有佛教经典加以分科组织,把所有经典由种种的差异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思想体系。在这种分科组织的判教过程中,往往加入著作者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佛经加以诠释解说。判教是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的必然产物,它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取,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宗派融摄性的特征,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佛教创宗立派的成熟。
3、融摄佛教各宗派的理论和信仰。唐代以后各个宗派之间相互融摄,愈来愈明显愈紧密。首先是禅、教的融摄。禅是指禅法传到中国所形成的禅宗,教是指禅以外的其它教派,禅宗是“传佛心印,教外别传”,和其它重义理的宗派形成对立。早在唐代后期,密宗就宣扬禅教一致,强调佛内心的意向(禅)和佛所说教义(教)是完全一致的,以消除禅、教的对立。宋朝永明延寿禅师曾召集当时的唯识宗、华严宗和天台宗三家学者“分居博览,互相疑质”,然后以禅宗为准,统一各家学说,编定《宗镜录》一百卷,影响很大。宋代许多宗师常以净土信仰为准,而提倡念佛法门,不过禅宗也主张禅净双修,于是净土法门就成为各宗的共修法门。因为宋代以来,禅、净两宗最为流行,提倡禅净双修,兼及其他宗派,成为佛教思想发展的主流。
(三)简易性:佛教在中国为何绵延数千年不绝于世,这与其独创性的宗派是分不开的。如禅宗和净土宗,尤其是禅宗,更是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禅宗和净土宗的久远流传,与它们教义和修行法门的简易是分不开的。所以,简易也成为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重要特色。禅宗简易性,体现在“见性成佛”和“顿悟成佛”的主张上,禅宗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皆能见性成佛,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本具的佛性没有觉悟,一旦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众生是否能成佛,关键在于自性的迷悟。如惠能大师云:“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净土宗的简易性是“称名念佛”。如净土宗的先驱,北魏的名僧昙鸾,提出“成佛只靠自力,不靠他力(弥陀的本愿力)是很难往生净土的,若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则能速疾往生净土。唐代道绰继承昙鸾的思想,进一步把佛的一代教法分为圣道、净土二门。宣扬圣道门不是一般众生所能证悟的,只有净土法门简要易行,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能往生净土。善导是道绰的弟子,是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他提倡念佛为内因,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净土。他提倡四种念佛法门:一是称名念佛,即口称佛的名号,念念不已; 二是观像念佛,观佛的塑像与画像;三是观想念佛,观想佛的妙相好(包括《观经》十六观门);四是实相念佛,观佛的法身,即谛观实相。念佛法门,由昙鸾经道绰到善导,则侧重一门“称名念佛”。主张称念佛的圣号,凭借阿弥陀佛本愿的他力,则能往生净土。在唐代,称名念佛法门遍于中国的大城小镇,被平民百姓所奉行。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与佛教经典的翻译是同步进行的。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把它看成是社会上流行的神仙道术的一种,很少有人去参拜和研习。在东汉末年,经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和支娄迦谶的翻译,介绍佛教小乘禅法和大乘般若学方面的许多经典,才使人们对佛教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我国有据可考的第一批汉译经典。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佛教学者以老庄玄学思想来解释佛教教义,以迎合当时上层社会的需要。自魏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玄学思潮,士人们喜好“三玄”即《老子》、《庄子》、《周易》之学。玄学清谈之风,笼罩了整个社会论坛。当时人们把这一类有地位有声望的清谈人物,称为名士。魏晋玄学崇尚老庄思想,著名的玄学首领何晏、王弼,推崇《老子》之学,提倡“无”的思想;玄学家向秀、郭象注释《庄子》,发挥庄子的逍遥主义;竹林名士嵇康、阮籍则称“老聃、庄周,吾之师也”,标榜自己是老庄之徒。玄学成为了魏晋时代思想界的统治思潮,他不仅影响哲学,而且还影响着文学、艺术、道德、习俗,乃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然而佛教想要得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相适应。因为以般若学说为基础内容的大乘空宗,在思想上与玄学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大乘空宗在玄学盛行的两晋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当时的译经家用老庄玄学思想来解释佛教教义,以迎合当时上层社会的需要,他们既是佛教名僧,同时也是玄学清谈的名士。玄学名士们则与名僧交往共谈玄理,切磋大乘佛典,从而形成了在两晋时期的一股佛、玄合流的思潮。
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并且随着佛教的深入普及,出现许多以研究佛教经典为中心的佛教学派,主要有涅槃、成实、三论、地论、天台、摄论等学派。南朝各代统治者都崇信佛教,其中梁武帝最为突出,他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并亲自登台讲经。北魏文成帝和孝文帝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山西大同云岗和河南洛阳龙门开凿佛教石窟,雕刻佛像,并资助译经事业。佛教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已在中国扎下根,成为中国上层建筑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在思想上或物质上,都为隋唐时期创立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佛教宗派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佛教在中国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到隋唐时进入了创宗立派的新时期,南北朝时由于政治上的分裂,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学风,佛教理论虽然趋向独立,但还没有能够对佛教本身不同的观点加以系统的综合、融会,独立的寺院管理也是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因此当时已有佛教宗派的出现。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制度的统一,王朝的建立和寺院管理制度的充分发展,使佛教各家各派也得到了进一步融合发展。顺应思想文化大一统的趋势,一些学派在统一南北学风的基础上,通过判教而形成宗派,如华严、天台、贤首等。这些宗派各具独特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并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派势力和寺院管理制度,而模仿世俗宗法制度,建立了各自的传法世亲。他们的思想体系,都融合吸取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方法,中国化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土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
中国佛教经唐末武宗灭佛,黄巢农民起义以及五代周世宗灭佛等一系列打击以后,逐渐开始走向下坡。到宋以后,虽然有大多数统治者仍对佛教采取扶植、利用的政策,但从总体看,隋唐时期佛教鼎盛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不过有些宗派特别是禅宗和净土宗也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宋王朝对佛教采取了依奉和支持的态度,使当时的佛教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元代主要崇奉喇嘛教,形成了特有的“王帝师制度”,汉地原有的佛教诸宗也余之未绝,继续存在。明代诸帝大都尊崇佛教,而加以保护,同时又监督僧侣,以谋其兴隆。惟独世宗崇道排佛,由是佛教渐衰。入清以后,康熙、乾隆二帝盛奖儒学,佛教则除保护喇嘛教外,曾未尝有所尽力,释教日渐式微。临济曹洞华严、净土及律宗五大宗派,萎靡保守,缺乏朝气。僧人既乏学力,故宗风渐颓。然清代士人研究佛学者渐多,清初王船山治法相学乾隆彭绍升罗有高笃信佛法;后龚自珍学于彭绍升,晚受菩萨戒魏源亦兼修佛典。此等风气,至晚清更甚,予近代之学术发展以较大影响。
明清时期佛教较具影响的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不过从佛教教理来看,承袭者多,创新者少。但是佛教的精神和思想,通过人们所举行的诸多活动,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已成为社会的信仰。
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宗教政策的不同和历史的变迁,佛教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也表现出了其不同的特点。
(作者系庐山万杉寺监院、庐山庆云文化社副社长)


40926C77302E444CB4B8342BBC6A777C.jpg
一团和气图(儒释道)

2248

主题

8895

帖子

5万

星币

版主

每一天都太孤独,我就在这孤独中寻找安慰,在寂寞中寻求快乐。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40

驴友成员小财主活动之星勋章魅力天使GG秀勋章爆料勋章签到勋章真人秀勋章灌水勋章风云人物大富翁园丁勋章星之子版主勋章摄影大师勋章机器猫勋章铜质原创精华勋章银质原创精华勋章金质原创精华勋章荣誉会员勋章常住居民MM秀勋章

QQ
发表于 2015-1-22 1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soso_e141:}{:soso_e141:}{:soso_e141:}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自行车就是一个爱情故事
无论前轮走到哪里
后轮都会吻遍它的每一个痕迹
你我之间本无缘分
全靠这多情的单车
当车轮旋转起来的时候
我知道我们终将骑向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