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何 处 卧 龙
作者:孔祥金
何人号卧龙,诸葛亮孔明。何处觅卧龙,山南卧龙岗。卧龙岗上有卧龙庵,卧龙庵旁有卧龙瀑,卧龙瀑边有朱熹捐资建造的起亭。朱熹曾作卧龙庵记,也曾图画孔明先生像置庵中供后来者瞻仰。这等去处,怎不令人心驰神往。 定居庐山南麓几十年,山南的名胜古迹大都了解,唯有卧龙岗一直未能一睹芳容。去岁仲春,受文友相邀,始得成行。 车停含鄱口下栖贤寺,缘山间小道蜿蜒而行,小道羊肠有时变成鸡肠。砍刀开路,伐木为杖。穿茅草,过荆棘,忽而天空开朗,道旁散落几块农田;忽而不见天日,草木丛中抱头鼠窜。虽然辛苦,但景色宜人。树木葱茏,溪水清冽,浆果酸甜,山花馥郁。偶见三两农舍点缀其间,几位农人在田地劳作,颇有世外桃源韵味。最可喜的是尺余宽的山泉小溪中,竟然游弋着寸长褐色小鱼,其数量之多,令人惊讶。这就是被美食家称作庐山三石之一的石鱼。想想现在遍布庐山上下的饭店酒家,其所供石鱼佳馔不乏赝品,真正的精品却在此中,而时人却不得见,更不得尝,不免遗憾。到了卧龙岗,才知道让人遗憾的事还在后头。原以为卧龙岗是因为朱熹的名声才为人所津津乐道,殊不知此处景色在庐山所有景点中皆可称上品。 若不是亲历其中,谁也想象不到,在这崇山峻岭之间,竟然还藏着这样一方天地。卧龙岗周围山石陡峭,树木参天,中间有几块田畈,住着四五家农户。山民纯朴好客,近年来时有寻幽探访之人呼朋引伴到此一游,来人只需将所带菜肴交与农家加工,就可放心游玩。待到饭香菜熟,山民自会招呼。用餐之时,主人赠以自酿米酒助兴。主客同饮,随意言谈,陶然物外,身心俱爽。若主人不在家,也可自行入户,烧起柴火灶,煮沸山泉水,自己动手解决饮食。离去时随意留下点钱,权作柴米油盐的补偿。 卧龙岗因卧龙瀑而闻名。欲观卧龙瀑,先到卧龙潭。二十年前,读一位前辈文章,知卧龙潭分上下二潭。十年前,听文友讲,卧龙潭有三潭。今日之行,在王中芳老领导的指引下,爬岩攀树,上窜下跳,辗转腾挪,不畏艰险,竟欣赏到了四潭。而四潭之下,水流转向而逝,折入幽谷深壑,不知所终。莫非真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而卧龙潭究竟共有多少潭,还待有心人去探究。 卧龙四潭,各有千秋,因地势落差大,形成一组瀑布群。若在此一一描绘,恐嫌累赘。读者有意,还是亲临其境,一睹为快,免得绕舌。在此略述与朱熹关系密切的上龙潭。 上龙潭在卧龙岗的最西端。不知何人用盘古开天辟地之斧向着山崖砍了一处裂缝,形成狭隘的深壑。一股清泉从裂缝最深处的崖上坠落,直泻壑底,这便是久负盛名的卧龙瀑。幽潭深渊间,有黄石数丈,飞瀑激流中,如巨龙蜿蜒,呼作卧龙,倒也浪漫。竹木参天自不必说,环境清幽亦在理中。难得的是,在这三面峭壁合围的小潭中,竟也生活着石鱼,比起来时路途小溪所见,个头稍大,虽显得稀少零落,却是难能可贵。 崖壁上的题刻是少不了的,所惜因年代久远,又无人顾怜,字迹大都漫漶不清。同伴们集思广益,猜得几处,是否确切,尚得考证。右壁上有“丹阳朱熹卜卧龙山居……”等二十余字,知是当年朱熹遗迹。潭前水滨石壁上有北宋石刻:吴兴刘谊元祐三年九月游卧龙潭留诗云:“传闻潭底有龙眠,龙在潭底知几年?多少苍生祈霖雨,天公何事使龙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典型的中国文人意味。 据朱熹文章所记,他是读了龟山杨公之诗和《庐山记》,方知卧龙岗为“此山水之特胜处也”。待到朱熹到此,而庵已废。惋惜之余,乃捐俸钱十万,修复旧址,以作退休后的居所,可见朱熹对此情有独钟。“然庵距潭犹数百步,步乱石间,三涉涧水乃至。至又无所托足,以寓瞻眺,或乃颠沛而返。”于是,朱熹又复嘱人于潭中观景最佳处置亭,号“起亭”,寓卧龙起而行天下之意。朱熹又特地作了一篇卧龙庵记,书之屋壁,以期后来者读之,能识其寓意。 当年的卧龙先生诸葛亮,躲在隆中作梁父吟,如果不是遇上刘备三顾茅庐,恐怕就不是龙而是一条虫了。所谓卧龙雏凤也者,纯粹炒作。中国人历来喜好这种吹捧与互相吹捧,此风在今天更是登峰造极,在文艺圈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只不过古人炒作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对象,不似当今,连炒作者自己也不知自己的斤两就大言不惭,徒增笑谈而已。 朱熹任南康知军时,得知陶渊明在栗里留有醉石,遂前往探寻并题刻“归去来馆”四字,成为如今陶研专家一致公认的陶迹。他对卧龙岗景色情有独钟,以作归休后的生活之所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偏偏把诸葛亮的画像悬挂庵中,将水中石龙与卧龙先生诸葛亮硬扯在一起,就令人费解。本为治学严谨的学者,为何也要如此牵强附会,确实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代,很多有识之士为了进身,先是隐居,把名声做大,然后朝廷召见,始而登堂入室,一展鸿图。在唐朝,就有不少人隐居离长安不远的终南山,最后形成了终南捷径。而有些人出仕之后,因厌恶官场,复又隐居不仕,做了高人名士。文人和官吏,学者与政客,就这样相互纠缠了几千年。 其实,这是中国人的悲哀。很多时候,我们就像山涧中的小石鱼,总是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自生自灭。只有偶尔的机会被人发现并转至山外进行一番包装加工,方才称为奇珍异品,身价百倍。但是,市面上高价出售的石鱼产品鱼目混珠,尚需行家慧眼方能甄别,何况是特别善于伪装的人类。可见世事的纷繁复杂古来由之,人生又何必心生抱怨。 此次卧龙岗之行,原不为作文。今晨醒来,忽想卧龙之事,心生感慨,恐日久遗忘,乃成此作。2008年10月5日于斜川之侧
作者 | 孔祥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