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1702|回复: 0
收起左侧

都昌元代云住书院遗书香

[复制链接]

568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174
发表于 2010-10-13 13: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图为“云住”石刻。

  都昌县城“东湖——南山一体化工程”的鄱阳湖西区开发工地内,都昌镇西河村委会境内的无花山山顶岩石上,惊现两处明代摩岩石刻。一处为由都昌明代正德十四年贡生、四川六番卫招讨参军邵日熙为纪念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澔,于明朝正德五年三月吉日所题的“云住”二字;另一处为覃锟于明朝正德庚午年三月吉日书刻的“空远”二字。这两处摩岩石刻,及施工时挖出的刻有“南康府监制”字样的多块元代青砖,让该县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2年)的云住书院(又称经归书院)遗址走进人们的视线,但广大市民对陈澔及其创办的云住书院所知甚少。
  记者近日通过走访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都昌县志办原主任、县地方史研究学者邵天柱研究员,中国历史学会会员、江西历史学会特约理事、会员,县二中科研处主任、历史高级教师周清华等多位专家,并查阅了大量都昌地方文史资料,对中国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古代礼仪学宗师陈澔及其创办的云住书院,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考证。现将研究考证成果公布于众,以飨读者。

  中国礼仪学宗师

  出生于都昌县北炎马坡村(今洪家舍)的陈澔,字可大,号云住。星子县举人宋佚称赞陈澔:“礼经汉儒补缀,人言皆殊,先生作《(礼记)集说》,衷之论始定,经宜归先生!”于是,世人尊称他为经归先生,意为倡导礼经学的弘扬与回归。陈澔系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第四代嫡传弟子。

  陈澔出生于礼学世家。祖父陈炳,于宋淳佑四年(公元1224年)考取进士,主要从事《礼记》的研究。父亲陈大猷,字文猷,号东斋。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考中进士,担任从政郎,后改任黄州军判官。他晚年创办都昌东斋书院,闭门教学。著有《尚书集传》、《诗经集说》行世。尤其对《礼记》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父祖两代均爱好研究《礼记》,对陈澔一生从事《礼记》的研究与传播影响甚笃。

  陈澔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不求闻达,专攻五经。南宋灭亡后,20岁出头的他,正是大有作为之际。元朝初创,百废待兴,朝官闻其满腹经纶,曾多次请他出山做官。但他数次婉拒,隐居在都昌县城南山西北方向的无花山下,潜心习经。

  元代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2年),陈澔晚年在无花山下创办了以自己号名命名的云住书院,传播他的理学思想。他从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中,得出结论:“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于是,他在教学之余,潜心注释《礼记》,终于形成了陈澔一生中的代表作品《礼记集说》。该书力求“以坦明之说,使初学读之即了其义。”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礼记集说》封笔面世,立即被后世学子所推崇。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至清朝末期,陈澔所著《礼记集说》是明清两代学校、书院之御定标准教材和科举取仕的必备范本。

  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陈澔无疾而寿终于家,享年82岁。

  邵天柱研究员介绍:陈澔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礼记集说》。春秋战国儒学宗师孔子首作《礼记》一书,是对礼仪学给予了理论上的阐释。而陈澔所著的《礼记集说》,则对各种具体礼仪活动行为规范化操作进行解说。因此,陈澔是中国历史上礼仪学开山鼻祖。至今,我国当代各种重大活动,如祭祀炎黄二帝、孔庙祭祀等活动,其礼仪运作方式都源于陈澔所著的《礼记集说》。所以,陈澔是一位把礼仪行为规范提升到一科专门学问的礼仪学开山宗师。中国被世界尊为“礼仪之邦”,陈澔宗师功不可没。

  聆听云住书院弘礼经

  陈澔晚年创办了云住书院,在都昌县城西边无花山下,传播他所创作的《礼记集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

  明宏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提学副使邵宝再次奏请宏治皇帝,在陈澔家乡都昌县城西边无花山脚下修建云住祠,将陈澔供奉于祠内祭祀,颁祭品,祝文旌表。该祠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民国。

  明代宏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知县王珀杨重建书院,用于祭祀陈澔。因陈澔号云住,亦称云住书院。除春秋两度举行祭祀活动外,还让“诸生以时读书,司礼其间”,并添置农田。明万历年间,在张居正毁废天下书院的危急时刻,家乡儒生为保存陈澔所创办的云住书院,急中生智,将云住书院改名为云住祠,而使书院免遭厄运,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家乡书生对云住书院的深厚感情,对陈澔老先生的崇敬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明孝宗17年(1504年),江西省巡抚、都御史张本,提学副使邵宝再次奏请皇上恩准,祭祀陈澔于白鹿洞书院宗儒祠。清代将陈澔移祀于白鹿洞书院紫阳祠。据百度百科网站介绍,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元),雍正皇帝颁诏命,将陈澔尊祀于孔庙,奉为先儒。据周清华老师介绍:历史上,江西只有10人,都昌仅一人被尊祀于孔庙。在南康府城(今江西星子县城),将陈澔奉为“乡贤”,将其雕像供奉于学宫“乡贤祠”。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知县陈嗣清扩建云住书院书舍数间,不久却遭兵燹。清代康熙24年(公元1685年),知县曾王孙和陈澔十四世孙陈臬训重建堂室,更名经归祠,专门祭祀陈澔,并继续办学。

  因陈澔创办书院多年,以培养人才、振兴教育为己任。他主讲过白鹿洞书院这所天下著名的书院,且所著《礼记集说》,与理学宗师朱熹等人的著作齐名。所以,陈澔的厚德名望,一直激励着明清两代的学子。他好学慎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精深渊博的学问,尤其受到后人的尊重。自明以来,地方官员、家乡儒生或赋诗填词、或为书院作记。

  明代都御史林俊(福建甫田人),游云住祠后,崇敬之情溢于其所作《谒陈云住祠》:“白发三千丈许长,世缘牵掣又江乡。两山抱郭地胜雄,二水会流天渺茫。宿莽风烟谁步障,盘冈香火自祠堂。东巡感忆苍生问,廓庙先忧出故肠。”明代监察御史余应桂(江西都昌人),赋诗《谒奠经归祠》:“西山庙貌入青冥,潜德悠悠始复旌,功并洛闽家乘灿,文留天地岫云蒸。吉蠲但酌鄱湖水,跄济仍占大史星,学道无闻鬓未变,还从筵桷授遗经。”这首诗对陈澔的学术著作及讲学传经精神极尽赞誉之词。明陈鸾所作《经归书院录》,对经归书院作了详尽介绍。

  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都昌县城,都昌这座具有680历史,全国最著名书院之一的理学教育基地毁于战火。

  现在,这座由全国最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之一陈澔亲手创办的、历史悠久的、影响巨大的元代古书院遗址及那两处明代摩岩石刻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在都昌推进县城西区开发的关键时期,已显得刻不容缦!(特约记者 刘炅明文/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了四季
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
想一想美女听听西河戏
看一看我的理想还埋在土里

我没有心事往事只是只蚂蚁
生下来胳膊大腿就是一样地细
不管别人穿着什么样的衣
咱们兄弟皮肤永远是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