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5-4-17 12:19 编辑
奇葩?卖官“原则”下全县仅一名乡镇书记未买官
帝国良民 于 2015/4/17 2:43:3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评论
今天,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发布题为《公诉“卖官书记”刘贞坚案纪实》文章。记者从文章中看到,指控刘贞坚的44笔犯罪事实中,除有3笔计118万余元收自企业、个人贿赂外,其余41笔计739万余元均收自下属贿赂。刘贞坚案“牵涉面太大、涉案人太多”,仅取证对象就超过100人,一审判决认定的刘贞坚案受贿额也与起诉书完全一致,为858.1579万元。44笔被控犯罪事实中,有41笔是刘贞坚收受下属贿赂,为下属谋取职务调整方面的利益,属于典型的卖官行为。此案涉及巨野县县级干部7人、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0人,全县18个乡镇只有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未向刘贞坚行贿。(新华网4月16日)
“卖官书记”刘贞坚俨然成了一个官帽子批发商,而且从当地官场流传——“要升官,找大嫂”的情况看,这县委书记开的还是夫妻店,有意思的是这书记即使卖官还有一套“原则”,对于那些提钱上门的人,刘贞坚告诫妻子,不是谁的钱都能收,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他能给别人办事就收,不能办事就不收。一天到晚开口原则、闭口原则,以至于卖官也不忘记定下“原则”,偏偏党纪国法的原则成了摆设、成了遮羞布,这样的书记主持下,当然只会出现一个乌烟瘴气的官场,一个以权谋私的利益场。所以我们就看到,据多名行贿人交待,刘贞坚在巨野主政后期,“大嫂”俨然成了地下“组织部长”,在一些场合会有意无意地“放风”,让行贿人感到升迁的机会来了。时过不久,送钱买官便成为半公开的秘密了,县里很多岗位已被暗地里“明码标价”。在刘贞坚主政的那几年,一个未被证实的说法是:乡镇长5万—10万元,乡镇党委书记10万—20万元,县直部门“一把手”20万元。尼码这些买来的官,可以肯定又会在本部门如法炮制这一本万利的官场生意经。
恐怕大多数看到如此场景的人都会想象,在这样公然贩卖官帽的乌烟瘴气的官场里,能出现硕果仅存的唯一一个未买官的乡镇书记,怕是会被其它官员看成奇葩异类,很难想象这位洁身自好的乡镇书记会感受到什么样的官场生态?他又是如何在这样污浊的大环境中一枝独秀的?很多网友都感叹其生存不易,一定是具备不同凡响的才能和人缘,甚至提出应该让他出任巨野县委书记。其实我倒是想,感慨或褒扬这唯一的好官,或许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毕竟总有官员能做到洁身自好。问题是更多争先恐后附和权势并争权夺利的地方官员们,他们在买官卖官案件浮出水面之后,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置?其实即使是东窗事发后,相关部门定论仍然以“无原则的盲从,下级的附和和盲从,助长了刘贞坚卖官的嚣张-----”等理由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言下之意那些行贿买来的官帽子多少有其无奈式的合理性;这似乎比单纯的查处一个“卖官书记”更令人担忧。试想花钱买来的官位,一但继续掌权或升迁,谁能不保其日后也会照葫芦画瓢,既然官帽是买来的,当然是一桩生意,绝非收回成本那么简单了。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更大的问题恰恰是权力监督体制的漏洞太多或权力不受限制,上上下下都在高谈阔论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但现实中却恰恰相反。比如这起典型的买官卖官案件中,为什么一把手能够轻而易举的在当地官场营造出一个争先恐后买官的气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荒唐的卖官“原则”?为什么会沦落到全县仅仅一名乡镇干部未参与买官?这确实值得当前反F·B运动中进行制度性反思。只有完善权力分配、使用和监管的制度,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或许才是良方,否则即使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也不过敲山震虎的权宜之计,等到查出窝案,恐怕一个官场都会陷入瘫痪,回过头来还得让那些浑身不干净的官员继续享受他们买来的权力。好笑的是当地官场眼看书记要走,如何抓住最后的机遇,争位子、要头衔,一度成为大多数巨野干部关心的头等大事。
F·B窝案被查处,在中央大力反F·B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呈现在公众视野,一方面彰显出反F·B的成就,另一方面反F·B的严峻形势也令人错愕和不安。某些地方F·B已经不限于平时听惯了的“个别”现象,由于权力不受控制,一但一把手堕落,所谓组织原则、纪检监察、社会监督都必须沦为摆设,甚至带坏整个官场风气。而买官卖官现象屡禁不止,本身就值得深思,尤其那些至今并没有查出但又现实存在的官场黑幕,试问这些F·B分子会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吗?靠他们能真心实意的落实中央反F·B的战略吗?恐怕是缘木求鱼。
无独有偶,山西日报4月16日头版刊登了山西书记王儒林4月14日在忻州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他在讲话中提到,山西有1/5的乡镇在两年多时间里一个案件也没查。这充分说明反腐斗争查办案件的力度在逐级递减,特别是20%的乡镇“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县乡村的F·B问题不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苍蝇”没人管,甚至满天飞,我们打多少“老虎”,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打老虎更要拍四处乱飞无处不在的苍蝇,就象报导评论的,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把‘一把手’的权力运用纳入监督视野,从制度上扼制F·B犯罪。而一些地方官场F·B现象几成常态,形成法不责众的地方政治生态,官官相护沆瀣一气,对反腐斗争查办案件阳奉阴违、消极抵制,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打老虎的效果声势,而巨野县呈现出来的硕果仅存的唯一未行贿乡镇书记,说这是当地政治生态灾难,不如说这或许更是一种讽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