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战场出土印章折射的惨烈抗战
关心抗战历史的可能很少人不知道“德安万家岭大捷”,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九江战场包围并歼灭日军第一六师团万余人,是抗战历史上所罕见。但这个大捷的先声——庐山西麓沙河、金官桥阻击战却知名度不高,此战中国军队借助庐山西麓的有利地形,同样重创日军第一六师团。根据日方史料,沙河、金官桥战役期间自昭和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日(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日),第一六师团战死610人,战伤1533人,伤亡超过两千多人,对于日军来说这是极其惨重的损失。资料见下。
指挥庐山西麓沙河、金官桥战役的是第二十九军团军团长李汉魂,在金官桥防线的所属部队有第六十四军第一八七师、第一五五师,第七十军第十九师,中央直属部队预备第九师,加上后来增援的第一五九师林伟俦旅近四万官兵,在日军陆、炮、空一体的猛烈进攻下,顽强反击,浴血奋战,在为时30天的对峙激战中,同样付出伤亡超过一万人的代价。这是“血肉抗战、艰苦抗战”的真实体现。
《陆军第二十九军团马回岭附近战役官兵伤亡失踪统计表》
2021年2月4日,笔者再次前往距离九江市区20余公里的庐山西麓金官桥(今九江市濂溪区赛阳镇)考察发掘,目标琐定金家山南端高地。
根据笔者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查阅战史资料,金家山为粤军第一八七师防御阵地,一九三八年八月六日至八日,日军第一六师团第一一三联队向金家山发起攻击,均被击退。尤其是当阵地一部被日军突破后,第1098团团长张泽深亲率士兵五十余,向金家山日军发起反攻,击溃百余之敌,夺回阵地,歼敌数十,不幸负伤。该阵地失而复得者几三次。
当晚二十一时,第1100团(团长陈醴泉)之第二营两连,由右翼突入敌阵,将敌击溃。笔者对应日军部队史,这次突击,一举击毙在前线指挥的日军第113联队联队长田中圣道大佐。
我伤团、营、连长各一,亡连长一,排长以下伤亡三百余,敌伤亡则倍于我,获敌步枪二十、弹二百余并(防毒)面具、日记薄等多件。
八十三年后,笔者再度踏上激战的土地,找寻战争遗存,印证当年的战斗。
这是金家山南端高地,由于砍伐掉生病的松树,显得很空旷。掩体和战壕仍然可辨。
下午14时28分,在一处战壕前沿探测到金属物,掩埋在松树的树根下大约十几公分的地方,挖开后,隐约可见一枚印章
轻轻拨开掩盖的泥土,一枚印章、三枚民国湖南省造双旗铜币,还有一截燃烧过的蜡烛展现在眼前!
印章在最上面,下面是三枚铜币和蜡烛
燃烧过的蜡烛,还剩半截。第187师在此阵地防御作战一个月,蜡烛是长期坚守的必须品,还有少许棉布的纤维在铜币上,依稀让人触摸到八十三年前的战斗场景。
随后阵地上又发掘出中国军队的七九子弹和弹壳、弹夹,日军三八式步枪子弹,距离战壕10米外是一个日军150毫米重炮炸出的大弹坑。
从出土现场分析,该名将士(印章的主人)是牺牲在此战壕阵地上,极有可能阵亡于日军重炮炮击。
这几枚中国军队作战使用的七九子弹,均为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济南兵工厂民国25年、26年和21年制造。
弹坑拍不出效果,要现场看才能体会出震撼的效果。弹坑处挖出150毫米口径炮弹破片和铜弹带,昭示阵地经过日军重炮的猛烈炮击。
印章经过泥土清理,上刻清晰小篆,经抗战军史专家马民康辨认是“陳逸文印”,显示印章的主人是一名叫陳逸文的中国军人。
像这样制作精美的黄玉印章,其主人推测是相当级别的军官。但笔者根据第一八七师金家山战报,金家山战斗第1100团阵亡排长杜永忠、陈安定二员,1098团阵亡排长叶积成一员,负伤张团长泽深、刘福卿营长及连长共十五员,陳逸文的姓名不在其中。希望有朝一日,能有陳逸文这名在庐山西麓与日军作战牺牲中国军人的具体出处。
这枚战场印章,是笔者十年来在九江战场考察发掘的首次出土,折射出惨烈抗战。
笔者以这次考察发掘的中国军人陳逸文印章,纪念庐山西麓金官桥战役浴血抗战及牺牲负伤的万名将士!历史不会忘记!
(完)
信息来源: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