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队九江抗洪“老兵”重返战场
1998年,他是一名战士,参与九江抗洪 2010年,他是一名记者,再次扛起沙袋1998年,身为解放军驻浙某部战士的包敦远参与了永载史册的九江抗洪;前不久,当他得知老部队再次开赴九江抗洪时,已是浙江《今日早报》记者的他立即赶往抗洪一线,重返九江抗洪战场。除了跳入江中亲身抢险,他还多了一份责任——端起相机记录老部队抗洪的英姿。时隔12年之后,再次重返九江抗洪一线,包敦远感触颇多。
重返故地抗洪广场勾起军旅情
7月20日晚10时45分,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奔波,包敦远抵达了他此行的第一站——九江市抗洪广场。广场的正中央,高大的抗洪纪念碑巍然屹立。抚摸着碑身上篆刻的大字“1998”,包敦远激动不已:“我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8月7日——长江大堤决口的日子,从那天起,我的生命就和眼前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生一世无法分割。”
1998年8月7日下午5时30分,包敦远所在的解放军驻浙某部,接到火速赶赴九江参加抗洪的紧急命令。长途行军抵达九江之后,部队马上投入战斗。战士们冒着随时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迅速将数千吨石料和沙袋填入决口。
“任务完成后,新的指令马上传来。战友们不顾疲劳,抢筑起一道240米长的拦水围堰。休息命令下达后,战友们已是筋疲力尽。为了避免打扰百姓,部队就地露宿在7号船闸附近的一处煤炭储备场。早上醒来的时候,大家都成了煤堆里挖出来的黑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大笑起来。”言谈间,包敦远的眼角泪光闪动。
今日九江江防坚固城市好安宁
结束了抗洪广场的参观后,包敦远拦下一辆的士,在九江城中缓缓行进。“第一次来九江,我的身份是一名战士,肩负着保卫人民的任务,没能好好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次,我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清爽的江风正轻轻吹拂着夜幕下的九江,江岸的大堤上闪烁着灯光,包敦远的心潮如长江的浪涛一般澎湃汹涌。
“的哥告诉我,有灯的地方,就有当地的干部群众在看守江堤。”包敦远说:“12年前,我和战友们也曾站在长江大堤上,装石子、背沙包、挑土方、堵决口……只有经历过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才能明白平静生活的可贵,才能明白这寂静中闪亮灯火的分量。”
汽车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穿行,地处长江要冲的九江城繁华安宁。虽然这场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对城市威胁并未解除,但九江市民们心中丝毫没有畏惧。
“很多同行说,这次的九江抗洪没什么重大的新闻可以挖掘。实际上,现在九江人的‘防患未然’更值得称许。”包敦远对记者感叹道,不远处的江堤上,无数强光手电筒的光柱正在来回晃动,九江城正在抗洪大军的坚强护卫下进入甜美的梦乡。
寻找旧部抗洪情怀汇聚新战场
7月22日,包敦远起了一个大早,很快,他和几名同行的记者就赶往星子县的抗洪一线。他的老部队——驻浙某部的官兵们此时正奋战在前线的大堤上,想到马上就能与老部队“会合”,包敦远的心情格外激动。转业后的7年间,他一直与昔日的老战友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经的军旅生涯使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岁月流转,曾经与包敦远共同经历抗洪生死战的老战友,现在只有4名还留在曾经的部队里。
11时,包敦远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刚刚走出车门,他就与前来迎接的老战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2年来刻骨铭心的思念,此刻化为激动的泪水,在这些铁血男儿的面庞纵情流淌。
简单吃过午餐后,包敦远与战友们一同走上大堤抗洪一线。受鄱阳湖高水位的长时间浸泡,大堤土质已经出现松动,战士们迅速赶赴险情堤段。包敦远扛起沉重的沙袋,和党员突击队一起冲锋在前。
包敦远说,他打算在九江停留数天,继续与身在抗洪一线的老部队并肩战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