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6-2 10:50:12

儿时的端午节

本帖最后由 人醒我醉 于 2011-6-7 12:07 编辑

  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飘泊在外的游子,更会想念儿时家乡的节日。
  我们家乡的的过节就是特指端午节。
  从五月初一开始,就开始有种过节的氛围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将菖蒲、艾叶(艾草)悬挂在大门两边,用于驱虫避邪。直到初五午时(十一点至一点),将悬挂了几天的菖蒲和艾叶送到池塘边,点燃,在编炮声和袅袅香烟中将其化尽。
  初五一大早,我们这些孩子就起床了。洗刷完,穿上新衣服——的确良白衬衫和卡叽布的蓝裤。
  来至厨房,看大人炸油粑和馓子,煮蒜头,炒豆,汆鸡蛋,煮面条。炸油粑,是将糯米粉和上白糖,搓成一个一个的圈,放入菜籽油中,炸至浅黄色,然后分发给小孩子,孩子们用一根筷子将其串起,吃得满嘴是油。馓子则是一种近似麻花的食品,只不过比麻花更大,味道甜中带咸,松脆爽口。
  过节印象最深的是分炒豆,有蚕豆也有豌豆。农家的孩子每人分上个一升半升的,然后分别装在麦乳精的罐子里,藏起来。有时小孩子一起玩猜豆的游戏:一个人手中攥上几颗豆(一般规定不超过四颗,叫“花三豆四”),另一个人猜,猜对了,手中的豆归他;猜错了,你猜多少,你就赔多少。
  猜豆游戏还可以三个人同时玩,还有一句口诀,叫做:“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同开手。”规则是,三个人,分别选一五七、二四八、三六九,三个人手中的豆相加,按得数分别归其中一人。
  记得还有一种游戏:用一截麦秆,上面顶一粒黄豆,用嘴巴吹,黄豆在麦秆上一蹦一蹦,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
  其次是分蛋(有鲜蛋也有腌咸蛋),将汆好的蛋(小孩的往往染上红色)装在用毛线织成的小袋子里,互相比哪个的蛋个儿大。
  说到端午吃蛋,每次读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就觉得很亲切,因为他们高邮的一些端午风俗跟我们家乡颇有些相似。
  还记得端午时“划龙船”,这里说的“龙船”其实是那种用来杀猪的榨盆。几个楞头小伙坐在榨盆里比赛,由于榨盆的不可控制,常常是榨盆把人扣到水中。虽然浑身湿透,但大家还是玩得不亦乐乎,笑声回荡在池塘上空。
  已经十七年没有过这样的端午了。

emases 发表于 2011-6-2 11:00:53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6-2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飘泊在外的游子,更会想念儿时家乡的节日。
  我们家乡的的过节就是特 ...

LZ儿时的端午真是隆重!对那个杀榨盆赛龙舟很感兴趣!

另外,很喜欢读LZ的文章,语言非常的简练朴素,可读性却很强。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6-2 11:08:54

回复 emases 的帖子

谢谢鼓励!

南山雅人 发表于 2011-6-2 11:37:10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6-2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飘泊在外的游子,更会想念儿时家乡的节日。
  我们家乡的的过节就是特 ...

你这端午节各方面内容都很丰富,再早只鸡蛋粽子蒜头馓子。

林达 发表于 2011-6-2 11:38:59

怀旧,清新

春秋 发表于 2011-6-2 12:16:20

楼主节日过的好丰富
现在也就茶蛋 粽子 散子了

幸福的媳妇 发表于 2011-6-2 13:15:59

本帖最后由 幸福的媳妇 于 2011-6-2 13:16 编辑

我小时就见过炸油粑,至于你后面说的那些游戏都没见过。
唉,真想看看、玩玩。
为什么这些有趣的风俗都没有了呢?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6-2 13:44:24

回复 春秋 的帖子

我们家,没有包粽子的习俗。

春秋 发表于 2011-6-2 14:33:43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6-2 1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春秋 的帖子

我们家,没有包粽子的习俗。

一家人一起在包粽子 喜欢什么馅的就放什么 主要还是父母累点

小左 发表于 2011-6-2 20:16:29

现在的端午节真没什么好过的没有以前快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儿时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