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司花 发表于 2019-5-8 10:53:06

花径副刊文学作品(11)

花径副刊文学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124e000fe77079e004d8
散文天地想娘亲了■ 柯亨达http://p3.pstatp.com/large/11e90007c22b0d90a7ab记得一位法国作家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就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想念的时间过得就是快!娘亲离开我们已十个月了,期间无数回梦见娘亲,心想要为娘亲写点什么。娘亲正月初四早上走的,太突然了,做墓碑时来不及刻祭文,清明节又还难以静下心。是故,只好赶在冬至时为娘亲立个祭文碑。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背携,更苦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须当泣血三年。娘亲尽管是未进过一天学校门的农村妇女,但娘亲既有中华传统的勤劳诚实、坚强善良、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又有现代人的头脑,很能接受新生事物,不守旧、不固执,能平静对待新时代的一切。就拿进城来说,绝大多数农村老人不愿在城里呆,而娘亲却乐意在城里过日子。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娘亲不想我们做儿女的太操心,既要上班养家,还要担心她或到乡下照顾她,来回奔波,娘亲就是细心为他人着想。娘亲还有两个显著而且又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为人处世之道:善良与热心。娘佛·佛娘善良,一心向善。娘亲一生信佛、传佛、向佛。娘亲年轻时,子女多(8个儿女),物质匮乏,没有荤的吃,素的都填不饱肚子,过年过节有点,也是不舍得自己吃,要待客人。杀鸡破鱼都是爸爸干的,娘亲从来不敢干杀生的事。后来政策好了,儿女也大了,生活也改善了,可娘亲节俭惯了又不想奢侈,最多吃猪肉及猪身上的东西,其他鱼、牛、羊等肉一概不吃,还劝我们不要杀生,劝我们多做好事、善事,对老、弱、病、残要关心,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忙。寺庙有佛事或有僧人上门都要捐钱,娘亲也皈依佛门。娘亲心德好、心善良,左邻右舍都有口皆碑,娘一生敬佛礼佛,即娘佛。生命是娘亲给我们的,我们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娘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算坏的人,是娘亲教化的;我们的性格、习惯是娘亲传给的,与人为善,不怕吃亏。娘一生没得过急病、重病,也没遭过凶事,娘总说是有神佛保佑的结果,因此我们姊姊妹妹心中一直以娘为尊佛,即佛娘。一言一行向娘看齐,以娘为楷模、榜样。乐善好施,慈悲为怀。酒娘·娘酒自打记事起,我们就知道了传统酿酒工艺里,必定少不了酒娘。尤其是做糯米酒,少了酒娘不但化不开,更别说有甜味了。娘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多做成人之美的事,关心他人,温暖自己;热情待人,要舍得,有舍才有得;别人有难处要主动帮,别人找到你要尽心帮。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理解娘亲的人生哲理,帮别人就是帮自己。酒娘尽管是为甜美的酒做嫁衣、做幕后,成就美酒,牺牲自己,但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酒皆五谷酿成,娘亲年少时,别说喝酒,让全家不饿肚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爸爸非常勤劳,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农活做得比别人好,很庆幸我们姊妹没有饿到肚子。娘亲省吃俭用成习惯,常常对我们说米谷大神不能糟蹋,天上雷公打人的。娘亲的父母过世得早,十二岁当童养媳,营养缺少,瘦弱多病,落下了头痛、肠道、关节不好的病根,无钱看病,有时实在疼痛难忍,就打蛮喝口过年待客的谷酒。娘亲的观念里谷酒是活血、通脉,可治病、暖身,所以对人要像酒热心、暖心。酒慢慢地就成了娘亲的神丹妙药,尤其过了古稀之年,娘亲不吃饭、不吃肉可以,但不喝酒就要骂人,好酒如命。早上起来要喝,晚上睡前要喝,一天至少要喝半斤以上的谷酒。要是碰上闹肚子、牙痛、感冒、脚痛、发冷等情况,还要多喝。说来也怪,娘亲检查身体时,没有大毛病,直到去年81岁时,第一次出现脑梗,住院第三天就恢复了要酒喝;3个月后,第二次复发更严重一些,梗塞接近脑干部位,但第二天就恢复正常,要喝酒。医生反对她喝酒,娘亲就坚决要求出院。医生都说脑梗又喝酒还恢复得这么快,真是奇迹。娘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酒是仙丹。我们戏称娘亲是娘酒仙,娘总是笑得很开心。逆少顺老,我们娘八十多岁了,只好顺娘亲意,只能控制适量喝。天不遂人愿,娘亲最后还是被酒送了终,做了真正娘酒仙……娘自己走得没受一点痛苦,也没让儿女受点累。可我们做后人的却留下永远的遗憾。时间无尽,母爱永恒!愿娘亲早登极乐世界!庇佑儿孙生发无疆,幸福绵长!
浔阳江头■ 傅爱平http://p1.pstatp.com/large/12470009baa05a1f2e99记忆中的浔阳码头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船客摩肩接踵,把客运码头挤得水泄不通。浔阳古城雄蟠赣北,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匡庐奇秀天下闻名,佳境美景令多少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留下传世佳作。襟江带湖,悬泉云瀑,是观光旅游与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更是雄冠诸山之中的好山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曾经把昔日浔阳古城描述得生动而真实。十几年前的浔阳城客运码头,来往行人一如既往的络绎不绝。那些来浔阳的人们,有的是中转下江去做生意;有的是挑着硕大的箩筐,箩筐里是刚孵化的鸡苗鸭苗或者鱼苗猪仔之类东西,然后把这些畜禽贩卖到异地。船舱甲板上的散席票一张五六元钱左右,可以坐上好几天。安顿下来的人们,会点燃一支八分钱一包的香烟慢慢抽着,平和的眼神眺望远方。听江水拍打船舷,听汽笛响彻两岸,吹着江风就可顺利到达目的地了。除了出差探亲之外,那时跑码头的人还有木工、裁缝、泥水匠及一些小手工艺人。长江客轮大都是“东方红”号,坐船既经济实惠又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同时还可以带回外地的土特产,是人们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每当盛夏来临的季节,去庐山旅游避暑的游客多到人满为患,人们必须先在浔阳落脚然后上山。那时候湖北人非常多,而且每年还会有一些汉口人和当地人之间吵嘴斗殴的事情发生。有时甚至会有一些人专门从汉口坐船,来浔阳打架复仇的恶性事件,他们的表现非常凶狠。常常听人讲:“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安庆佬;三个安庆佬,抵不过一个四川佬;三个四川佬,抵不过一个河南佬。”尽管听说湖北人狡黠,跟天上的九头鸟一样,但是安庆人不但聪明而且有文化,所以湖北人也比不上;但是四川人更能吃苦耐劳,所以安庆人比不上四川人。最后河南人占全了,要文化有文化,要头脑有头脑,要吃苦能吃苦,要胆子有胆子,要人有人要地有地,所以说谁也比不上。可是浔阳人也常常这样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浔阳佬。”这么讲湖北人,有些不敬之嫌。但是湖北在浔阳上游,这主要和地形地势有关。长江流经湖北,特别是武汉江面宽广开阔。但是过了湖北,流经浔阳的时候,尤其是浔阳港,长江水面就缩窄了许多。正所谓占关口守码头,不比你聪明也比你厉害,得天独厚占据的是地理上的优势。如果说湖北人想顺着长江流域往下走,或者说对外做点什么的话,也得从浔阳佬的门前经过。否则,再厉害也难免会有一种被困的感觉。“东方红”号系列客轮,曾经行驶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里,风光无限。记得当时的船票非常紧俏,三等舱以上的票,不找熟人很难买到。只好买四等舱或者五等舱,要不就是散席票,等上船后想办法解决,因为船上会留有机动余票。时光荏苒,如今“东方红”号客轮在长江里踪影难觅。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乘飞机,坐高铁、大巴等快捷的交通工具,已经改变了人们旧有观念,成为出行的首选。每当旅游旺季来临时,人们坐着各种交通工具出现在浔阳古城。曾经的客运码头,已经改建成为一家大型超市。只是保留下极少的一部分,作为现在的客运码头。每个月会有为数不多的豪华游轮驶向浔阳,一些远方的游客从甲板上走向码头,走过狭窄的出口。往日里操着各种口音,熙来攘去的客流高峰难得一见。曾经繁忙的客运码头,如今门可罗雀,难以再现昔日繁华的热闹景象了。
修水茶■ 郑萍http://p3.pstatp.com/large/124b0009afbe5b93f506“江西美女数九江,九江美女在修水”。修水出美女,缘由之一,据说修水姑娌喜欢喝家乡茶。修水茶文化内涵丰富,渊源久远。千百年来,茶俗广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亲嫁女诸方面。每遇红白喜事,主人都设一茶房,请几位本家妇女专门准备茶水,不时给亲朋好友敬茶,此活俗称“司茶”。旧时,民间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亲的习俗。相亲之日,男方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盘待客茶。此时,男女双方见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辞;女方不中意,则不传第二次定情茶。双方中意,女方在传定情茶时,男方放礼金于茶盘内,称“压茶盘”,女方则设午宴招待男方来宾,婚事便算初定。修水茶的主要佐料为腌制菊花、炒芝麻、炒黄豆、茶叶,讲究的还要加生姜、花椒、茶穹、橘皮、萝卜丁、花生等,称“什锦茶”。菊花养肝明目,芝麻补血润肠,黄豆美容养颜,茶叶去腻减肥。沏上一壶用木柴火煮沸的修水源头水,该茶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观则色彩斑斓,食则甘醇入味,回味绵长。常喝此茶者必香娇玉嫩,宛若出水芙蓉,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菊花是修水茶中很重要的佐料,菊花品种繁多,我们家种植的是黄山贡菊。“耐寒唯有东篱菊”。霜降前后,房前屋后的簇簇贡菊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含着朝露凌霜盛开,芬芳满枝。翠绿的菊叶上花瓣相拥,枝枝相连,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细看,每一朵花更加美丽。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晶莹剔透,微微向上翘起,花瓣的中心簇拥着细嫩的金黄色花蕾,花瓣的末端弯曲着,呈球形。微风一吹,那白色的菊花就像一个个纯洁热情的白雪公主向我们招手,向我们问好。白居易对菊花更是情深意重,“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他对如霜一般白色菊花深深的恋歌,让人动情。娇艳欲滴的菊花一朵朵摘下来,放入背篓中。小心翼翼地倒入盘箕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左手拿着菊花,右手捏去翠绿的菊花蒂,花瓣便散开偎依在一起。菊花蒂全部去掉,用清水洗干净,过滤干,一把把抓入大塑料盆中铺平,均匀分散撒入食盐,再加一层菊花花瓣,同样撒入盐。放上一晚上,第二天便拌着盐水用手抓入瓦墰中,层层压紧,最上面再多洒些盐,密封几天后,就能用筷子夹些到玻璃瓶里备用。小时候,物质缺乏,但不管家里多窘,菊花芝麻豆子茶是待客必备的。客人到家里做客,母亲会吩咐我赶紧倒茶。母亲常嘱咐我,接待贵客,茶料须下得丰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盖面,菊花跑边,上不见水,下不见底,一吹三个浪”。我快步走进厨房,洗好茶碗,用筷子夹点腌过的菊花,舀上满满几勺芝麻豆子放入茶碗中。再倒入沸腾的开水,顿时香气扑鼻,用茶盘托上端到客厅,侧身上前,双手为客人奉上,同时道声“请吃茶”,客人也会起身双手接过热腾腾的茶,连声说着“多谢”。上大学时,每次母亲都会买几斤芝麻和豆子,还有自家腌制的菊花叫我带上。开始,室友看到我泡茶时,茶碗里放进芝麻、豆子、菊花 、萝卜丁很好奇,她们喝茶只放茶叶。问“菊花能吃不”?我说,“当然能吃,菊花能美容养颜,祛火”。之后,她们向我要菊花、芝麻豆子泡上大半碗,用长长的调羹舀来吃,吃后还上瘾了。每次开学时,她们都会讨要些去,有的把豆子当零食吃,有的饿后当点心吃,没多久,我就所剩无几。参加工作后,远离家乡。每次驱车回到修水,刚进家门,母亲定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豆子茶,坐在我身边嘘寒问暖,有时晕车后,喝上一碗家乡茶,顿时精神抖擞,身心安定。后来,只有过春节才回修水。母亲总会托人捎些菊花、芝麻和豆子给我。因为我喝惯了修水茶,不管是铁观音,还是碧螺春,都不如修水茶有韵味、有感觉。每次想家时,都会泡上一碗修水的芝麻豆子茶,慢慢品着茶,似乎母亲就坐在身边。把盏品茗忆故乡。今天,又泡上一碗久违的菊花茶,那熟悉的味道,总是那么亲切,因为每个人对家乡的情愫是永远无法割舍的!
新诗眼http://p1.pstatp.com/large/124e000fe7711500790a中年供词(外二首)■ 石立新必有一段清汤寡水必有一段辗转,踌躇,不见天日也必有一段轰鸣,茂盛,和煦于寂寞沙洲于人群的沸反盈天中,翻捡,反刍,悲欣感觉,发肤受之于父母,你是亲人的朋友圈的,你是陌生人眼里闪过的陌生你是余生癖好,自嘲的斑驳部分你是一滴寓言的平凡陈述你是沿途灯火缓缓拦截的往事
占用我占用食物,空气,碳排放我占用牵挂,孤独,思考我占用籍贯,病痛,睡眠我占用部分汉字鄙视的,多余的,无聊的使用权我占用一个名字的存在,啰嗦,敏感,不合时宜每一天,乏味甚于光泽我痛恨我冗长的占用若干年后,假如我占用亲人某一瞬间的记忆我希望不会占用怒斥,唾弃,羞于启齿
普救寺普救寺历朝历代的月亮都被自己打动过,谢天谢地,兵荒马乱的春风里好剧本会让才子佳人先命悬一线,一转眼又咸鱼翻身妥妥地柳暗花明张生和崔莺莺的出镜水晶般无可挑剔对得起千百年来普救寺里三层外三层的眼球而千百年来,爱情的表现却通常柔弱是这个世界上最易夭折的涟漪我是一个伪剧粉,长期在剧情里迷路但好歹这次也看懂了红娘是个好人佛说,在普救寺,红娘的菩萨心肠和冰雪聪明才是压箱底的宝贝
断骨痛悟(外二首)■ 朱文丹自由落体,灵魂出窍骨也出窍断得干脆,痛得具体每一秒都在煎熬每一厘都在颤抖咬破了嘴唇恣意的喊叫是唯一出路恍然中挥动着双手依然自如柔美刚要奔跑却醒在钻骨声中无法挣扎痛在黑夜里钻来钻去牙咬了又咬泪流了又流终于知道坚强好难当无力到一张纸片也是重量时当手指无法抚去你耳边的发丝时当穿过长廊里一片片的呻吟时当远眺那五彩的霓虹时才知道什么是身外之物一道触目的疤痕拉开生命的门缝用一只断臂举起火把照亮那颗荆棘中求索的心远方有等待痛因为还活着
弹 孔有些事无法预知也无可选择地来临比如自己的出生或跌了一跤瞬间的痛打穿了肉体留下一个一个弹孔接下来小心翼翼地走脚下的路却脱不下那双高跟鞋风吹乱了发丝不让吹乱嗒嗒的步伐弹孔依旧触目谁说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也许只是习惯存在或者失去谁说认命是妥协也许是认识自己的开始
心 事墙角的喇叭花染着天使的颜色粉嘟嘟的嘴欲说还休盛开的气息有点急促迎住了依在墙角的影子影子俯首深紫色的花蕊埋下初秋的心事喇叭花答应做个游戏把心事结成果实开在明年的初秋(文章来源于长江周刊)

莫须有 发表于 2019-5-9 08:15:21

吃了打糖,娃儿不想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径副刊文学作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