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 发表于 2016-8-10 18:20:18

蛟塘镇90后“鹅司令” 返乡创业圆梦想

       在蛟塘镇新宁村,有这样两位90后,他们放弃在外工作的高薪收入,回乡创业,当起了“鹅司令”,将年轻人为了梦想敢想、敢拼、敢于坚持的特质发挥地淋漓尽致,他们就是李南平和杨元星。
       今年年初,这两个在外闯荡了多年的年轻人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在长三角地区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合伙养鹅,并且放开手脚立马干了起来,整场地、搭鹅棚、进鹅苗、学喂养……做得有条有理、有模有样,管理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从最初的几百只发展到了如今的1700余只,成了名副其实、远近闻名的“鹅司令”。
      8月初,酷暑难耐,李南平只身一人前往广东、安徽等地为自家的“鹅宝宝”寻找市场,期望能在外省打开销路,将前期源源不断的投入转化为看得见的经济利润,而杨元星则留在村里,担负起了照顾“鹅宝宝”的重任。
       在蛟塘镇新宁村槎垅查桔园,正午的阳光格外炙热,杨元星早已汗流浃背,但他还是忙着照看河塘里放养的鹅群。当记者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时,他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杨元星】:“大学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了几年,长期工作是有钱,但那也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总想着帮别人打工也远远是挣不到钱,然后就网上浏览各种网页看到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往农村发展,现在我也想往农村发展,在农村找一条自己的路,也想发展自己的家乡,让自己的家乡更好一点,让自己的资金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流动”。
       在大学,杨元星学习的是造船专业,在江苏船厂从事的是造船板块模型工作,现在改行搞养殖,可以说是360度转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资金、技术、防疫和销售等难题更是一个接一个。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用杨元星自己的话说是,再难也得往前走。蛟塘镇新宁村两委在了解到李南平、杨元星两个年轻人要一起回乡创业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杨元星】:“在网上浏览信息之后,在村里面了解了一下,得到村里的帮助,帮我们找了场地,还有路也修好了,我们就自己干起来了,这样干效果还是挺好的。”
       场地选好了、路也修好了,李南平和杨元星就试探性的购买了第一批鹅苗,虽然只有几百只,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经常被这群鹅折腾的焦头烂额,手足无措,最初因为不懂技术,每每碰到鹅群发病,都得急忙给技术员打电话咨询。这样难熬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随着接触鹅群时间的增多,他们也开始学着观察鹅的生活习性,并根据技术人员的指导按季节预防鹅群发病。
      肯学、敢干,就这样,随着经验的增多和当地镇村的支持,李南平和杨元星也开始逐步扩大养鹅的规模,肉鹅养殖慢慢走上正轨。
【杨元星】:“下一步我们做的计划是,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我们场地比较好,有树可以大量种植树木和鱼塘,搞生态养殖,既得到了大量的利用率,我们在销售方面,一面在家里这边的酒店销售,另一部分拉往广东那边,会把我们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在我们养的是一千多只,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到四五千只。”
蛟塘镇供稿















南康小子 发表于 2016-8-10 21:42:23

为创业者加油

1345369793 发表于 2016-8-11 07:08:31

有长远的眼光,毕竟打工不是一辈子的,先苦后甜,祝你们成功

长西岭佬 发表于 2016-8-11 08:43:20

还真有人在家养鹅?家里那边都不作兴吃鹅吧!两广才有市场但从家里卖鹅到两广来运输成本很高啊!完全没有优势。
养高端鹅做网商

浪子小毛 发表于 2016-8-11 15:08:41

加油兄弟,曾经我也有这个梦想,可是没去实践,事实证明我错过了。希望你们成功

天乐 发表于 2016-8-11 16:36:32

{:12:}

小淘淘 发表于 2016-8-11 17:04:18

加油,看好你们。

塘边土著 发表于 2016-8-12 15:54:27

创业艰辛,前程远大!

果然 发表于 2016-8-16 13:39:00

加油 创业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蛟塘镇90后“鹅司令” 返乡创业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