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脊柱炎要靠吃药镇痛│光芒万丈的背后,是才华,也是认真
[*]叫兽易小星曾说过:和周杰伦相处了一天,看着他走路的时候,脊背非常僵硬,我问他:“你的脊柱炎还没治好吗?” 他咂吧一下嘴:“治不好的,唉,老人家了。” 我一阵心酸,又问:“那开演唱会的时候怎么办?总是要蹦蹦跳跳的。” 他说:“吃药,镇痛,不然粉丝们来看什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54cc2f6682354db988cb5ab0a7e568ea_th.jpg 大概是这年头被动接受了很多替身、假唱、不背台词的故事之后,终于发现那个一丝不苟认真的人,果然是收获了最多掌声的人。 好多人粉丝说,我不需要你跳舞,你坐在那里就光芒万丈了,你一开口我就能回忆整个青春了。 是啊,这是一个“他本可以……却还要……”的老套句式。可是,如果他对自己的要求从100分降低到80分,他依然会是大明星,但不会是今天的周杰伦吧。 他是一个努力到不需要说,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的偶像。 知乎上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周杰伦有多努力?”,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他努力到不需要说,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8898f815e2024204ac694dbb150f074c_th.jpg 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句式,大概是因为往往说这些话的情况是为了掩盖一些失误和不完美。因为你对一件事情用了多少心,其实是无法隐藏的,在哪里花了心思,在哪里偷了懒,大家都不傻。 关于周杰伦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很多,这是一个无数次被拒绝后逆袭的励志故事。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些故事里有一些数字,恐怕不是“才华”两个字就能概括的。
[*]周杰伦被吴宗宪要求如果10天写出50首歌,就给他出唱片。10天50首歌,假设每天只睡4小时,在剩下的20小时里,他得每4小时就出一首歌。
[*]2006年,就是《依然范特西》和《黄金甲》那一年,周杰伦那年全年就休息了18天。平均到每个月就1.5天。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dfb98cfef12f410e9f34b59ee00258db_th.jpg 周杰伦第一次参加选秀节目因为咬字不清被淘汰,下台之前吴宗宪说要看一下选手的写的谱子。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ab6c623d9ecb4a58bf81a300f239250f_th.jpg 创作型歌手灵感来了就比较随性,所以别人的谱子都比较潦草。可是周杰伦连草稿都写得干净而整洁。因为认真,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机会。 后来他坐了一年冷板凳之后,周杰伦被吴宗宪要求如果10天写出50首歌,就给他出唱片。这件事方文山回忆道:“他那次完全拼了,居然写歌写到流鼻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ee7c243852a94b74b9e49b1966d19bb5.jpg 《南都人物周刊》里也有一段杨峻荣对周杰伦的回忆。周杰伦写完十首歌之后,给当时在公司负责唱片工作的杨峻荣听自己的歌。
[*]“你唱的?” “嗯。” “那个和声谁写的?” “我。” “曲子谁编的?” “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66e44d9a8462447db112c3323a6f31ad.jpg 他是有才华,可是凭什么别人要去探究你究竟多有才华呢?周杰伦凭的是执着和认真。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a6db1b7e39bd4d398a6cc43f6668f48f_th.jpg 发了专辑之后,周杰伦就红了,火了,家喻户晓了。故事到了这里,感觉就可以太团圆结局了,但是还没有完。周杰伦工作常常连轴转,录音到深夜,工作人员都熬不住了,他还能有新的灵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129996ab895e4c3dadd83186fe73c43e_th.jpg 除了持续的创作,他还努力在提高自己的唱功。作为一个门外汉,我能评价的不过是“哎哟,感觉周杰伦唱歌越来越好听了”。知乎上关于周杰伦唱功的讨论,“王一文”的答案点赞是最多的,我节选了部分可以给大家作参考。
[*]初期:前三张专辑的话,周杰伦高音基本靠生嚎,硬顶上去,譬如在The one演唱会上,他唱《黑色幽默》,《安静》这几首难度比较高的歌时候真是狠狠的替他捏了把汗(有兴趣的可以搜下,唱的很吃力不说,而且还让人时刻担心唱不上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2b766a7f31f74955ac732fd10154c392_th.jpg
[*]成熟期:大概是从七里香开始吧,他高音已经比较游刃有余(参见《搁浅》),直至07、08年,达到了他唱功的顶峰,这段时间他也在唱功、唱腔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无双》后面彪的那两声“海豚音”,《花海》的海岛式唱法,这段时期可以看出来他在唱功方便已经开始不断地学习并加以完善,这期间基本是逐渐上升的。而且论live水平的话,07年的那一届巡演应该是他目前所有演唱会中live水平最高的,尤其是那首《最长的电影》,已经超越CD版了,相信看过的会有同感。
最长的电影周杰伦 - 2007世界巡回演唱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146a41d047d54314a5f4fc9e19bfbfb1_th.jpg
[*]稳定期:自08年之后到今天,周杰伦的唱功趋于稳定,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早期缺乏科学的声乐训练,唱功还是略有下降。很显然周杰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有意的改变了一些发声位置,也就有了后来我说的那种“发嗲式唱腔”,像《甜甜的》《公主病》《疗伤烧肉粽》这些,这种“幼齿感”的声音其实是改变了之前发声方法以及发声位置的结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c88548f561cb47489961a80fe85e82f5_th.jpg 而他一出道就被诟病的咬字问题,也发生了变化。他在央视《开讲啦》节目里就说了《菊花台》这首歌是咬字清楚的。
[*]“这首歌是吐字清楚的,就是想让歌迷的家长听得懂,他们的偶像在唱什么。”
其实咬字和唱功一开始都没有成为他大红大紫的阻挡,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都默默一点一点让自己做得更好。 有了一切可以任性资本, 他却依然谦逊友善。 除了工作上的才华和认真,周杰伦在《中国好声音》里还有很多小细节让人不得不喜欢。虽然明明本应该是节目里最得意的人(这也是上文努力的结果吧)……
[*]“我第一次听的就是周杰伦的歌” “我上一次唱的是周杰伦的《菊花台》” “我喜欢周杰伦已经十年了” “(此处省略三十字铺垫)……周杰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1292a35e052b4380a7a8c6ca127d2294.jpg 但是面对前辈,却谨记自己是年轻后辈,他很客气。周杰伦甚至一度不转身,就是担心弹幕里说的“只要周杰伦转身其他人就没戏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793ce14d9c584485b2e8e71381225df3_th.jpg 他还有很多小细节让人不能不喜欢。比如,认真弹琴唱完歌,记得耍帅也不会不忘对观众说声谢谢。 和朗格拉姆合唱的时候,小姑娘调起得高了,所有忍都觉得她下一句就要丢人丢大了,周杰伦马上接过来唱,让她调整避开了破音,很贴心,很绅士。 盲选的时候,三个导师转身看到李安是个小胖子之后都惊讶大笑(大概原以为是帅哥),可是周杰伦转身看到李安,完全不露惊讶而是友好地微笑,不会因为选手的体型而有什么差别对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85cf421f70e547189f07c3bd1a7d8420_th.jpg 你看,有才华可以让你成名、赚钱、万众瞩目,可是想要得到大家的爱,靠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认真和友善。 况且,他已经收获了一切,还能一如既往的谦逊、敬业、严于律己。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409/2c0af87541824e1da7a2e3d4746f4a35_th.jpg 不是每一个努力就能成为周杰伦,但是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还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这些生来不是天才的人,又怎么好意思感叹,谁谁谁凭什么成功呢? 当然,我和你们一样,还是希望他健康,愿意听他坐着唱歌直到成为真正的老人家。
努力和认真才能做好事 天才也是靠7分打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