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笑乘风 发表于 2009-3-4 22:58:03

故乡月 他乡泪

本帖最后由 倚笑乘风 于 2009-3-4 22:59 编辑

故乡月 他乡泪


    我很想知道,那些仓惶而去的鸟儿到底带走了谁的哭泣?

                                                                ——题记
       家,是每个人心灵真正的港湾,而家乡则是这片港湾中宁静而温馨的一泓清泉,永远是那么清冽与甘甜。年轻的我们离开家乡或求学,或工作,和朋友们最喜欢聊的始终是自己的家乡。背上行囊,异乡流浪时,我们总时不时弯腰拾起路边的落叶,找寻故乡的纹理。在异乡里,我们思念家乡,赞美家乡,憧憬家乡。不容许任何人有玷污我们家乡的只言片语,因为,那里有我们最甜美的儿时梦。


    我的家乡——星子,古书载曰:“有星坠于湖,遂得名。”小时候,喜欢和奶奶数星星,一想起天空闪烁的精灵,原来就有一颗落在我们身边,那是多么美好的幸福!长大了,踏上那久而无人问津的落星石,斑驳孤塔上掉落着岁月的苍老和绵延,原以为异乡的我会孤独,其实,家乡的它也很寂寞。故乡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名师大家争相踏足,有诗人的豪情,有隐士的孤傲,有圣贤的叮咛,更有名将的功业,但却少了今人的回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匡庐脚下的野菊依旧芬芳,而南山下却多了“车马喧华”,经济浪潮拍打在鄱阳湖秀美的北岸,也拍碎了陶潜曾有的“此中真意”。时代的步伐太快,我们来不及珍惜,舍不得沉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旷达与洒脱也许是这片喧闹中最后的禅钟声,而我却不敢独自凭栏于爱莲池畔,“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她被永恒的定格在诗篇里,醉卧的在梦中,而再难见她真实的回眸。只能唏嘘的望着废弃的独亭,嘶哑的呐喊:“这是一潭绝望的死水”!

    历史的沧桑荡涤去了青莲的柔美,却难以磨灭这里曾经的壮志雄心。点将台上一目千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凭高而视,鄱阳湖水军,锦帆艋艟舰,雄兵百万师,何等壮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老的城楼依稀铭刻着铁血的长诗,而岁月的无情却将它啃噬在爬山虎的脚下。历史的功绩铭刻它,而新城的建设却淡忘了它,那些刻着无数战歌与功绩的丰碑和雕塑斜卧在荒草中,与乱石为伍,无力的诉说那段光辉岁月。不远处,搅拌机正嘶吼着时代嘈杂的号角,搅碎了一代人的心。

    月是故乡明,泪为故乡流。漂泊在外的辛酸远比不上游子望见母亲那日渐苍老的,满脸皱纹的脸时苦楚与心痛。曾经清澈的鄱湖水,多了多少他乡泪!当我们感叹工业文明的带来的物质享受和虚荣外表时,几时为亲爱的母亲心痛过,哭泣过……


    愁苦当登高!解惆怅,度思量,依笑乘风凉。注定漂泊的我恐怕再难有机会欣赏曾经的秀美山水,回味起儿时的甜梦了。站在匡庐之巅,俯看故乡的山上水水,恨不能将它们凿进脑海,刻上心扉。

    匡庐小径,孤单的石亭青苔疯长,道旁荒草里的野梅花开花落。鄱湖北岸,曾经清澈的湖水混沌斑驳,喧嚣的城市更加喧嚣。我很想知道,鄱湖里那些仓惶而去的鸟儿到底带走了谁的哭泣。

    它们都走了,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2009年2月25日晚

蚂蚁 发表于 2009-3-5 08:26:40

作文写的很好,
看的出来对家乡非常的热爱

希望一下经常能到落星墩发表你的文章

老树 发表于 2009-3-5 16:23:39

写的好啊,好文采

静一 发表于 2009-3-5 18:01:13

欣赏了一段颇有新意的美文,带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心无论如何飘泊,人生是何飘渺,对家乡的亲情,对这片山水的倚爱,可蕴文中。
莲池不见淤泥在,长使清心无依巾,
星子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神奇色彩的,在这个浮华时代,在可预见的此生中
定有她焕发灿烂的一天,因为肯定有人在坚持,在修炼,商业化文明是救不了这个时代的顽症的。
我们终归有要醒的一天,大道总是要经历令人痛心的曲折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乡月 他乡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