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茵
发表于 2015-3-1 07:18:49
屏风寺院的口粮田早已撂荒多年,地里萋萋芳草疯长在前头领路的清川行云早已走得不见踪影,可这沼泽地趟起来没完没了,山水梅花心里不禁有点打鼓,连路痴小天也感觉到不对劲,怀疑我们是否错过了去往屏风寺的入口
驰茵
发表于 2015-3-1 07:21:31
清川行云想顺着路迹继续下行,以验证下山出口位置,我则希望仍然执行预定路线,过屏风寺后从2号房返程,以确保此次线路的完整性琦峰凭着感觉在西北侧探得一条上行小路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2:32:15
在琦峰的引领下,我们很快便续上了通往屏风寺的路迹志书记载屏风寺即余峰庵,在屏风山北。宋淳熙间僧太虚创,兵废。明成化初,僧广玉重建,今废。一说该寺曾为归宗策真禅师隐地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2:42:42
像庐山大多数古庙宇的命运一样,屏风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屏风寺是今天我们计划行程中的最后一站,前面的任务完成得很顺,于是大家在屏风寺旧址玩起了各种自拍秀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2:47:53
破碗,旧石墩,都很有些年头了墙壁上醒目的标语更是让我们的记忆瞬间穿越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2:49:24
屋舍保存还算完好,只是主人早已离去开裂的木把手似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过往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2:52:2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砖一瓦,当思物力维艰也许,当初是哪只顽皮的小鸟将一粒藤蔓的种子衔进墙壁的缝隙里,种子吸吮着空气中潮湿的水分,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条件下慢慢发芽生根,一叶一叶地绽放。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而已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2:57:39
南北坐向,群山环抱,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屏风寺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实时记录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3:02:35
从屏风寺到宋家岭的山路一直在山腰上穿行,没有什么海拔落差,走得心旷神怡最关键的是今天的线路全程都很干净清爽,户外人真应多躬身自省,人人皆视环保登山为己任,户外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驰茵
发表于 2015-3-2 13:05:07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15-3-2 21:51 编辑
数年未见,印象中芭茅疯长、荆刺密布、寸步难行的宋家岭完全变了一副模样倒塌的房舍虽未修葺,但屋前清理出了成片的空地,有的还已栽上了茶树,过不多时,就能收获品精质优的新茶了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